词典 獭皮 獭皮的意思

獭皮

简体獭皮
繁体獺皮
拼音tǎ pí
注音ㄊㄚˇ ㄆ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ǎ,(1)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2)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3) 〔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pí,(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组词】:皮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组词】:裘皮。(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组词】:封皮。书皮。(4) 表面。【组词】:地皮。(5) 薄片状的东西。【组词】:豆腐皮。(6) 韧性大,不松脆。【例句】:花生放皮了。(7) 不老实,淘气。【组词】:顽皮。(8) 指橡胶。【组词】:胶皮。皮球。(9) 姓。

基本含义

指獭的皮毛,比喻坚硬、不易穿透。

獭皮的意思

獭皮 [tǎ pí]

1. 獭的毛皮。

獭皮 引证解释

⒈ 獭的毛皮。参见“獭皮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西戎尚獭皮,以为毳衣领饰。”


獭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袋释义:⒈装书卷、文件的口袋。唐 王起 有《獭皮书袋赋》。见《文苑英华》卷一○六。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平曾 謁 华州 李相 不遇,因吟一絶而去曰:‘……诗卷却抛书袋里,譬如閒看 华山 来。’”⒉金 大定 十六年规定的官吏佩饰,悬于束带,作为区别于士民的标志。其质料、颜色,因品级高下而有所不同。参阅《金史·舆服志下》。⒊指古书词句。清 沉起凤《谐铎·十姨庙》:“五姨惯弄书袋,今止要集古人旧句,各成一律。”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题记》:“辛稼轩 在写作歌词的时候,往往喜欢‘掉书袋’,在歌词当中使
    • 2.
      幸多释义:犹言很多。 《梁书·陈伯之传》:“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輒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云:‘楚 子莫动!’伯之 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
    • 3.
      獭皮冠释义:用獭皮制成的帽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有邑君长,皆赐印綬,冠用獭皮。”《梁书·陈伯之传》:“﹝ 陈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
    • 4.
      獭褐释义:獭皮制成的短衣。
    • 5.
      细毛释义:价值较高的毛皮,如水獭皮、貂皮等。
    • 6.
      酒麯释义:酿酒用的发酵物。 沈从文《湘行散记·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我们就把行李送到一个卖酒曲的人家去。”
獭皮是什么意思 獭皮读音 怎么读 獭皮,拼音是tǎ pí,獭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獭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