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儿女子 儿女子的意思
ér

儿女子

简体儿女子
繁体兒女子
拼音ér nǚ zǐ
注音ㄦˊ ㄋㄩˇ ㄗ˙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ér,(1) 小孩子。【组词】:婴儿。儿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组词】:男儿。儿女情。(3) 儿子,男孩子。【组词】:儿子。生儿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例句】: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nǚ rǔ,(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组词】: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古同“汝”,你。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子女,也可以泛指后代。

儿女子的意思

儿女子 [ér nǚ zǐ]

1. 犹言妇孺之辈。

3. 孩童。

儿女子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妇孺之辈。

《史记·高祖本纪》:“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拜辞之后,窃念旬朔不即获侍言笑,东望殞涕,有儿女子之感。”
清 张三礼 《空谷香序》:“吾不知出于仙佛之炎炎皇皇耶,出于儿女子之喁喁于于凄凄楚楚耶?”

⒉ 孩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拔大者买之”自注:“儿女子七岁已上皆得充事也。”


儿女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咀药释义:⒈服药。《汉书·王嘉传》:“嘉 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⒉古代煎药,先将药材嚼成粗粒再煎。故亦称煎药为咀药。明 汤显祖《牡丹亭·诊祟》:“小姐,我去咀药来。”
    • 2.
      堙厄释义:亦作“堙阨”。 阻塞;险阻。唐 皎然《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新唐书·刘蕡传》:“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彊,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
    • 3.
      女嬃释义:⒈亦作“女须”。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 注:“女嬃,屈原 姊也。”郭沫若《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⒉后以为姊的代称。宋 姜夔《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宋 姜夔《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左 白湖,右 云梦。”清 黄遵宪《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
    • 4.
      家翁释义:⒈一家之主;家长。 清 李渔《奈何天·妒遣》:“若使原情都可恕,只将罢软罪家翁。”⒉指婆婆、公公。《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难,昼夜不惮劬劳,旦夕常怀忧惧,衝寒受热,盖是寻常。”《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 5.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 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儿女子是什么意思 儿女子读音 怎么读 儿女子,拼音是ér nǚ zǐ,儿女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儿女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