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征 [wú zhēng]
1. 没有证明;没有实据。
3. 没有征兆或迹象。
无征 引证解释
⒈ 没有证明;没有实据。参见“无徵不信”。
引《文选·左思<三都赋>序》:“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
刘逵 注:“盖 韩非 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举之《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 左氏,则丛杂而无徵。”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以为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徵,显彰事实。”
⒉ 没有征兆或迹象。
引《法苑珠林》卷三:“诊候无徵,雩祈失効。”
无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雠释义:⒈亦作“不仇”。⒉不相等。⒊无征验;不实。⒋不售。
- 2.
无徵不信释义: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郑玄 注:“徵,或为证。”明 李贽《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 3.
时朝释义:⒈谓依四时而朝见。《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何休 注:“时朝者,顺四时而朝也。”⒉随时朝见。《晏子春秋·杂上十一》:“於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张纯一 校注:“不必有事,随时可朝。”
- 4.
札丧释义:因疫病死亡。 《周礼·地官·司市》:“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贾公彦 疏:“札谓疫病,丧谓死丧。”唐 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平原郡开国公张公遗爱碑颂》:“是岁也,三吴 飢民相食,厉鬼出行,札丧毒痡,淮 湖 之境,骼胔成岳。”
- 5.
生黎释义:⒈人民。 晋 陆云《逸民箴》:“在昔后帝齐物达观,赏不假爵,教不示劝,号謚莫设,而生黎淳晏。”⒉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 黎族 中山居者的称谓。《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今 儋崖、万安 皆与 黎 为境,其服属州县者为熟 黎,其居山洞无征徭者为生 黎,时出与郡人互市。”清 袁枚《新齐谐·禁魇婆》:“广东 崖州 居民半属 黎 人,有生熟 黎 之分。生 黎 居 五指山 中,不服王化;熟 黎 尊官长,来见则膝行而入。”
- 6.
甲楯释义:⒈亦作“甲盾”。 盔甲和盾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⒉泛指武器。清 唐甄《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⒊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传·哀公元年》:“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宋 李纲《议国是》:“夫 吴 伐 越,勾践 以甲
- 7.
羣丑释义:⒈众伴侣。《易·渐》:“夫征不復,离羣丑也。”《诗·小雅·吉日》:“升彼大阜,从其羣丑。”郑玄 笺:“丑,众也。田而升大阜,从禽兽之羣众也。”⒉邪恶之众。《后汉书·刘陶传》:“羣丑刑隶,芟刈小民。”《晋书·陶侃传》:“无征不剋,羣丑破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城破兵入,扫荡羣丑。”⒊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协纪辨方书·义例一》:“《蓬瀛书》曰:‘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 8.
贵出贱收释义:犹言贵卖贱买。明 张瀚《松窗梦语·商贾纪》:“唐 初制,租庸调外无征,法网疏阔;自置常平官,私积货物,贵出贱收,復以宦者为宫市,使命白望数百,抑贾人物,名为市之,实夺之也。”
- 9.
陵树释义:⒈植于陵园的树木。 《后汉书·虞延传》:“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宋 刘克庄《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⒉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冀州 平,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渠》:“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