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tiáo wèi pǐn]
1. 用来调味的物品(如咖喱粉或辣粉、番茄酱)
英[flavouring; condiment; seasoning;]
国语词典
调味品 [tiáo wèi pǐn]
⒈ 调理食物滋味的物料。如酱油、醋、味精、糖、盐等。
调味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佐料释义:烹调用的配料;调味品。
- 2.
八角释义:也叫大茴香。俗称大料。常绿小乔木。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开红花。果实呈八角形,有浓烈香味,可作调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作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 3.
农副产品释义:所谓的农副产品是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传统的农副产品一般是自产自销,没有品牌。但是近年来,一些农副产品生产者已经意识到品牌对产品的重要性,因此,这些生产者开始致力于为自己的农副产品树立品牌,务求以优良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打入市场。
- 4.
千里莼羹释义: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 5.
味之素释义:即味精。一种调味品。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喂,再来一瓶味之素吧,一个揖作到底,我半年未吃味之素了。”参见“味精”。
- 6.
味精释义:也叫味素。一种调味品。化学成分是谷氨酸单钠盐。用淀粉作原料,用酸或酶水解成糖,经微生物发酵制得。
- 7.
和齐释义:⒈谓调配口味。齐,通“剂”,调味品。语本《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齐。”郑玄注:“和,调也。”《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⒉谓调配剂量。⒊调和齐一;使和谐一致。
- 8.
咖喱释义:用胡椒、姜黄、番椒、茴香、陈皮等的粉末制成的调味品,味香而辣,色黄。[英curry]
- 9.
小料释义:指调味品。
- 10.
小蒜释义:我国原生的一种蒜。 根茎均较大蒜为小,故名。味辛辣。古人作为调味品。上古已人工栽培。
- 11.
提味释义:⒈由于增加佐料而使得可口、好吃。⒉加上美味的配料(如调味品或调味香料)使可口;使增添趣味或滋味。
- 12.
曲豉释义:用大豆发酵制成的调味品。也叫豆豉。
- 13.
桂心释义:肉桂树皮的里层,味辛香,可入药,亦可作调味品。
- 14.
梅卤释义:梅子与盐。均调味品。
- 15.
梅盐释义: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唐 韩愈《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参见“盐梅”。
- 16.
椒盐释义:把焙过的花椒和盐轧碎制成的调味品:椒盐排骨。 椒盐月饼。
- 17.
榆槿释义:榆与堇。皮有滑汁,古代常用作使菜肴滑润的调味品。
- 18.
火腿肠释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一种肉类食品,它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辅以填充剂(淀粉、植物蛋白粉等),然后再加入调味品(食盐、糖、酒、味精等)、香辛料(葱、姜、蒜、豆蔻、砂仁、大料、胡椒等)、品质改良剂(卡拉胶、Vc等)、护色剂、保水剂、防腐剂等物质,采用腌制、斩拌(或乳化)、高温蒸煮等加工工艺制成,它的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爽口、携带方便、食用简单、保质期长。
- 19.
盐酰释义: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
- 20.
盐醯释义: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