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泽纳污 [chuān zé nà wū]
1.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国语词典
川泽纳污 [chuān zé nà wū]
⒈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引《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川泽纳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匿瑕释义:⒈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书·陈骞传》:“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唐 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愚智兼纳,洪纤靡遗,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聪察,匿瑕藏疾而务於包含。”宋 苏轼《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聪明齐圣,陈锡载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贤,卑宫菲食而侈於养士,士岂轻於千里?”⒉掩藏缺点。唐 姚崇《执镜诫》:“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
- 2.
山薮释义:⒈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⒉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⒊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
- 3.
瑾瑜释义:⒈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唐 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玉之美者,其曰瑾瑜。”元 卢亘《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一:“荆 璞抱瑾瑜,龙渊淬锋鍔。”⒉比喻美德贤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清 冯桂芬《滩上有纪》诗:“勿违世所好,被褐怀瑾瑜。”
- 4.
藏垢纳污释义:也说藏污纳垢。《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意思是河流湖泊里有脏东西,深山草丛里有毒气,美玉上有瑕斑,做国君的要忍受屈辱,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原是一种比兴手法,说明君王要有所作为,就应当忍辱负重。后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垢(gòu):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