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刊 [cóng kān]
1. 丛书(多用做丛书名称)
英[collection; a series of books;]
丛刊 引证解释
⒈ 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为一套,在一个总名称下出版。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
例如:《四部丛刊》。
国语词典
丛刊 [cóng kān]
⒈ 汇刊群书而成的套书。如《四部丛刊》。
丛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方五氏释义: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讳,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噫,尔何不学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称,恐是后人妄称。”
- 2.
三木释义: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汉书·司马迁传》:“ 魏其 ,大将也,衣赭,关三木。” 颜师古 注:“三木,在颈及手足。”《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李贤 注:“三木者,桎、梏及械也。”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波累亲朋搒掠备至闻之泫然》诗:“所悲诸父行,斑白撄三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 3.
三点会释义:天地会的别名。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兴中会革命史要》:“本来在 广州 的客籍人,多半加入三点会。会中的口号就是‘反 清 复 明’。”参见“三合会”。
- 4.
不丧匕鬯释义:《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袁公 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 清 摄政王解职,及 清 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虑!”
- 5.
丛刊释义:丛书(多用于丛书的名称):《四部丛刊》。
- 6.
丛怨释义:谓怨恨丛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諉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内将生动摇。”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一:“最近 滇 督 李 君……之封奏,其对於现政府之涂饰敷衍、瞀乱横恣、丛怨酿乱之实状,皆已痛切敷陈,不遗餘力。”
- 7.
丢空释义:⒈丧亡。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二折:“凭着我穿杨妙手,管教他一命丢空。”⒉犹言疏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天父曰:‘今凡间 中囯,年载久矣,未曾敬我,尔知么?’锡能 对曰:‘中囯 人瞒昧天父恩德,丢空未曾敬拜天父久矣。’”
- 8.
串同释义:犹串通。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今有 周锡能 反骨偏心,串同妖人回朝,内应谋反。”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到则生事张皇,緹骑四出,串同都总 熊佩兰,凡各团之稍可温饱者,择肥而噬其通匪,严事考求。”
- 9.
九千岁释义:⒈旧称皇帝为“万岁”,“九千岁”则为阿谀权臣之词,谓其仅次于天子。 ⒉太平天囯爵位称谓之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爵职称谓》:“殿前统领转奏右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 10.
书缮释义:抄写,书写。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南起义清方档案》:“祖燕 孑身远来,两目昏花,手战不能书缮,又乏代书,字迹芜率。”
- 11.
云中雪释义:太平天囯 时隐语。 即刀(兵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当时天父上主皇上帝命主战逐妖魔,赐金璽一,云中雪一,命同众天使逐妖魔。”亦省作“云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诗二三一》:“鬼心不去那得贵,恶心不除那得为,邪心不浄云雪飞,奸心不灭有狼狈。”
- 12.
井里释义:⒈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 注:“井里,里名。”宋 陈亮《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⒉里巷。清 黄景仁《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清 姚莹《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 13.
仇耻释义:⒈痛恨蒙受耻辱。⒉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退亦不克得满洲信任。”
- 14.
伍长释义: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 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 15.
休官释义:⒈辞去官职。唐 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曾国舅传》:“还了我王牌和简,休官纳印去修行。”《儒林外史》第八回:“自古道:‘休官莫问子。’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⒉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休官 权千成 据 显亲,自称 秦州 牧。”胡三省 注:“休官,杂夷部落之名。”
- 16.
众小释义:⒈众多小国。⒉一群小人。⒊百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尔众小放胆,不妨同心踊跃,立志顶天,我自有主张也。”
- 17.
佐将释义:太平天囯 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诏》:“朕詔……六部义王、佐将、内外众臣知之!”《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体卹民艰,於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原注:“今,疑为‘令’之误。”
- 18.
余一余三释义:《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孔颖达 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餘一年之畜……三考黜陟,餘三年食。”后遂以“餘一餘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诏旨》:“朕又念前时天兵征剿,尔等四民畏惧天威,抛弃家产;今虽欣然就抚,各安农业,际此新天新地之期,未有餘一餘三之积。”
- 19.
例章释义:条例章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又缉匪贵用精於捕务之将弁,而尤在重用眼綫,水陆来往,川资犒赏所费甚鉅,现时财力艰窘,几难筹措,且无例章报销。”
- 20.
克践释义:履行,实践。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团体势力永不发达,而其对於国家之天职,将无术以克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