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筵 [chū yán]
1. 《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郑玄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朱熹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初筵 引证解释
⒈ 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引《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
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清 黄景仁 《夜饮孙吟秋斋头邻家火发归而成此并讯吟秋》诗:“可怜小户当初筵,已见流珠眼芒起。”
初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初筵释义:《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 2.
反反释义:⒈慎重、和善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反反。”郑玄 笺:“反反,言重慎也。”陆德明 释文:“反如字。《韩诗》作昄昄,音蒲板反,善貌。”《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郑玄 笺:“反反,顺习之貌。”⒉衍伸貌。清 龚自珍《同年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圣源既远,其流反反。”
- 3.
号呶释义:喧嚣叫嚷。 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毛 传:“号呶,号呼讙呶也。”北周 王褒《幼训》:“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闕号呶。”宋 苏辙《<既醉>备五福论》:“莫不以饮酒无度,沉湎荒乱,号呶倨肆以败乱其德为首。”《明史·罗侨传》:“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羣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
- 4.
大侯释义:⒈古代的一种箭靶。 《诗·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毛 传:“大侯,君侯也。”郑玄 笺:“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仪礼·大射》:“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⒉大的诸侯国。《管子·大匡》:“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荀子·正道》:“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杨倞 注:“大侯,国稍大,在五等之列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
- 5.
室人释义:⒈泛指家中的人。《诗·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郑玄 笺:“我从外而入,在室之人更迭徧来责我,使己去也。”《墨子·尚同中》:“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罚之。”⒉主人。《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毛 传:“室人,主人也。”⒊古时称妻妾。《列子·周穆王》:“既归,告其室人曰:
- 6.
法章释义:⒈古代乐曲名。南朝 宋 王昭之《肆夏乐歌》:“《法章》既设,初筵长舒。”⒉法令典章。宋 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况法章民政,稍贯於昔,益励精力以事事,迄今踰年,吏民虽信,而当涂之称道蔑闻焉。”
- 7.
狂游释义:纵情游逛。唐 薛能《牡丹》诗之二:“万朵照初筵,狂游忆少年。”明 高启《送张员外从军越上》诗:“刀头装得愿酬恩,知是狂游 广州 客。”
- 8.
百礼释义: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汉 班固《东都赋》:“万乐备,百礼暨。”《隋书·音乐志中》:“洽斯百礼,福以千年。”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 9.
籥舞释义:谓文舞。吹籥而舞,舞时依照籥声为节拍。《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毛 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公羊传·宣公八年》:“万者何?干舞也。籥者何?籥舞也。”何休 注:“籥,所吹以节舞也,吹籥而舞文乐之长。”
- 10.
观颐释义:谓观察研究养生之道。 《易·颐》:“观颐,自求口实。”孔颖达 疏:“观颐者,颐,养也,观此圣人所养物也。”晋 荀勗《晋四厢乐歌·宾之初筵》:“胥之陪寮,宪兹度楷。观颐养正,降福孔偕。”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尊生》:“欲希长年,此宜深戒,而亦养老奉亲与观颐自养者之所当知也。”
- 11.
酒监释义:语本《诗·小雅·宾之初筵》:“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毛 传:“立酒之监。”郑玄 笺:“有醉者,有不醉者,则立使视之。”孔颖达 疏:“立监是众所推举。”后以“酒监”指酒筵间众所推举监督饮酒的人。
- 12.
饮和释义:谓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语本《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郭象 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南朝 宋 王韶之《宋四厢乐歌·肆复乐歌》:“法章既设,初筵长舒,济济列辟,端委皇除。饮和无盈,威仪有餘,温恭在位,敬终如初。”唐 刘禹锡《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诗:“饮和心自醉,何必管弦催。”太平天囯 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 13.
駊騀释义:⒈马起伏奔腾、纵恣奔突。 《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驂连蜷以骄驁”汉 王逸 注:“駟马駊騀而鸣驤也。”宋 王安中《次秦夷行观老杜画像韵》:“蒙茸头倾冠,駊騀鐙脱足。”清 李良年《官马行》:“锦衣使者来如云,駊騀欻忽数十羣。”⒉指起伏不平。唐 韩偓《多情》诗:“酒荡情怀微駊騀,春牵情绪更融怡。”⒊马头摇动貌。唐 杜甫《扬旗》诗:“初筵閲军装,罗列照广庭;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仇兆鳌 注引《说文》:“駊騀,马摇头也。”⒋高大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嶔巖而为谷。”李善
- 14.
龠舞释义:谓文舞。吹籥而舞,舞时依照籥声为节拍。《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毛 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公羊传·宣公八年》:“万者何?干舞也。籥者何?籥舞也。”何休 注:“籥,所吹以节舞也,吹籥而舞文乐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