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悛 不悛的意思
quān

不悛

简体不悛
繁体
拼音bù quān
注音ㄅㄨˋ ㄑㄩ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quān, ◎ 悔改。【组词】:悛心。悛改。悛革(悔改)。悛容(悔改的表情)。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基本含义

指不悔改、不思悔过,形容人不肯改正错误。

不悛的意思

不悛 [bù quān]

1. 不悔改。

不悛 引证解释

⒈ 不悔改。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知伯 不悛, 赵襄子 由是惎 知伯,遂丧之。”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逢箫玉》:“知再不悛,乘风捲土,噍类无遗。”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旷学则其师督责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则拘诸改过学堂。”


不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悛释义:不悔改。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知伯 不悛,赵襄子 由是惎 知伯,遂丧之。”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明 无名氏《玉环记·皋逢箫玉》:“知再不悛,乘风捲土,噍类无遗。”郑观应《盛世危言·善举》:“旷学则其师督责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则拘诸改过学堂。”
    • 2.
      乐祸不悛释义: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間凶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清 唐甄《潜书·远谏》:“其有暴君,終於不省,樂禍不悛,則有如前之所言者。”
    • 3.
      乡祀释义:明 清 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明 沉德符《野获编·果报·戮子》:“嘉靖 末年,新郑 故都御史 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悛,因手刃之。中丞殁后,其后公举乡贤,物论僉谓无忝此典,独 河南 提学副使 杨本菴 力持之,则专指杀子一事,极詆其忍薄,乡祀事遂终不行。”
    • 4.
      亲姻释义:亦作“亲婣”。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亮 之被害也,羕 时年八岁,镇南将军 裴楷 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汉 代之于 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 5.
      八拜释义: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 之父 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
    • 6.
      夏楚释义:⒈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 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⒉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 7.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8.
      家众释义:古代贵族的臣仆人等。 《左传·襄公四年》:“羿 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 穷 门。”《左传·昭公五年》:“昭子 即位,朝其家众,曰:‘竪牛 祸 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吕大夫 守住前门,却大夫 守住后门,我领家众据朝门,以遏救火之人。”
    • 9.
      怀恶释义:心怀邪恶。《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为也。”《周书·武帝纪下》:“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軼。”
    • 10.
      怙恶不悛释义:《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指坚持作恶,死不悔改。怙:坚持。悛(quān):悔改。
    • 11.
      怙终不悔释义:有所恃而终不悔改。 同“怙终不悛”。
    • 12.
      狡悍释义:⒈狡猾凶悍。《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勛 将 孟敬文 守 丰县,狡悍而兵多。”宋 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故内治柔和,无狡悍思乱之民。”《明史·西域传二·曲先卫》:“散即思 素狡悍,天子宥其罪,仍怙恶不悛。”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彼虽狡悍,其奈我何?”⒉谓壮健勇武。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异时士大夫皆喜为卓越之行,而世亦贵狡悍之才。”清 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群盗叛服》:“其妹 四娘子 狡悍善骑射。”
    • 13.
      畏口慎事释义:说话谨慎,做事小心。宋 苏轼《答吴子野书》之二:“近日始畏口慎事,雖已遲,猶勝不悛也。”
    • 14.
      约法八章释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1)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5)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的国民党各级政权组织的一切人员,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7)有准备有步骤地废
    • 15.
      遂往释义:谓以往的错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风成俗习,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宋书·二凶传·元凶劭》:“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梁书·袁昂传》:“若执迷遂往,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 16.
      顽心释义:⒈愚妄之性。 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作諭民诗五十絶……以申规警,立限曰:讽诵半年,顽心不悛,一以苛法治之。果因此诗狱讼大减。”宋 洪迈《夷坚丙志·楚州陈道人》:“吾向来所戒如何,而乃顽心不改。”⒉坚韧不拔的信念。沉砺《沪上度端阳》诗:“阮 嵇 懒缘何事?未许顽心寸寸灰。”

不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悛释义:不悔改。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知伯 不悛,赵襄子 由是惎 知伯,遂丧之。”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明 无名氏《玉环记·皋逢箫玉》:“知再不悛,乘风捲土,噍类无遗。”郑观应《盛世危言·善举》:“旷学则其师督责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则拘诸改过学堂。”
    • 2.
      乐祸不悛释义: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間凶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清 唐甄《潜书·远谏》:“其有暴君,終於不省,樂禍不悛,則有如前之所言者。”
    • 3.
      乡祀释义:明 清 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明 沉德符《野获编·果报·戮子》:“嘉靖 末年,新郑 故都御史 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悛,因手刃之。中丞殁后,其后公举乡贤,物论僉谓无忝此典,独 河南 提学副使 杨本菴 力持之,则专指杀子一事,极詆其忍薄,乡祀事遂终不行。”
    • 4.
      亲姻释义:亦作“亲婣”。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亮 之被害也,羕 时年八岁,镇南将军 裴楷 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汉 代之于 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 5.
      八拜释义: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 之父 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
    • 6.
      夏楚释义:⒈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 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⒉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 7.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8.
      家众释义:古代贵族的臣仆人等。 《左传·襄公四年》:“羿 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 穷 门。”《左传·昭公五年》:“昭子 即位,朝其家众,曰:‘竪牛 祸 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吕大夫 守住前门,却大夫 守住后门,我领家众据朝门,以遏救火之人。”
    • 9.
      怀恶释义:心怀邪恶。《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为也。”《周书·武帝纪下》:“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軼。”
    • 10.
      怙恶不悛释义:《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指坚持作恶,死不悔改。怙:坚持。悛(quān):悔改。
    • 11.
      怙终不悔释义:有所恃而终不悔改。 同“怙终不悛”。
    • 12.
      狡悍释义:⒈狡猾凶悍。《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勛 将 孟敬文 守 丰县,狡悍而兵多。”宋 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故内治柔和,无狡悍思乱之民。”《明史·西域传二·曲先卫》:“散即思 素狡悍,天子宥其罪,仍怙恶不悛。”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彼虽狡悍,其奈我何?”⒉谓壮健勇武。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异时士大夫皆喜为卓越之行,而世亦贵狡悍之才。”清 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群盗叛服》:“其妹 四娘子 狡悍善骑射。”
    • 13.
      畏口慎事释义:说话谨慎,做事小心。宋 苏轼《答吴子野书》之二:“近日始畏口慎事,雖已遲,猶勝不悛也。”
    • 14.
      约法八章释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1)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5)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的国民党各级政权组织的一切人员,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7)有准备有步骤地废
    • 15.
      遂往释义:谓以往的错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风成俗习,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宋书·二凶传·元凶劭》:“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梁书·袁昂传》:“若执迷遂往,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 16.
      顽心释义:⒈愚妄之性。 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作諭民诗五十絶……以申规警,立限曰:讽诵半年,顽心不悛,一以苛法治之。果因此诗狱讼大减。”宋 洪迈《夷坚丙志·楚州陈道人》:“吾向来所戒如何,而乃顽心不改。”⒉坚韧不拔的信念。沉砺《沪上度端阳》诗:“阮 嵇 懒缘何事?未许顽心寸寸灰。”

不悛造句

1.为恶不悛: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3.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4.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5.对那些作恶多端、怙恶不悛的惯犯要严厉惩处。

6.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7.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极刑是最适当的。

8.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9.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10.对于怙恶不悛、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11.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处极刑是最适当不过的。

12.对怙恶不悛之人应从重从严打击。

13.对于那此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不悛(buq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悛是什么意思 不悛读音 怎么读 不悛,拼音是bù quān,不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