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即是 即是的意思
shì

即是

简体即是
繁体
拼音jí shì
注音ㄐ一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í,(1) 就是。【例句】:知识即力量。(2) 当时或当地。【组词】: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xìng )。(3) 就,便。【组词】:黎明即起。(4) 假如,倘若。【组词】:即使。即便(biàn )。即或。即令。(5) 靠近。【组词】:不即不离。(6) 到,开始从事。【组词】:即位。

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基本含义

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即是的意思

即是 [jí shì]

1. 如此。

3. 就是。

即是 引证解释

⒈ 如此。

《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⒉ 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国语词典

即是 [jí shì]

⒈ 如此。

《庄子·庚桑楚》:「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⒉ 就是。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仆即是鬼,何以云无?」

等于


即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就是释义:⒈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就是了。⒉单用,表示同意:就是,就是,您的话很对。⒊表示假设的让步,下半句常用“也”呼应:为了祖国,我可以献出一切,就是生命也不吝惜。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 2.
      便是释义:⒈即是,就是。⒉即使;纵然。⒊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⒋只因为。⒌正是。
    • 3.
      等于释义:⒈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三加二等于五。⒉差不多就是,跟…没有区别:不识字就等于睁眼瞎子。说了不听,等于白说。

即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七灰土释义:一种以石灰、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具有较高强度的的建筑材料,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南北朝公元6世纪时,南京西善桥的南朝大墓封门前地面即是灰土夯成的。
    • 2.
      三俊释义: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孔颖达 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 蔡沉 集传。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 汉 之 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 六年,詔曰:‘昔 汉祖 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 汉 之 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 一説而丧三儁,其得不亨者,幸也。”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亨 酈食其,败 田横,骄 韩信 也。”(3)指
    • 3.
      三生万物释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 4.
      与人爲善释义:⒈同别人一起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焦循 正义:“是取人为善,即是与人同为此善也。”续范亭《学习漫谈》:“今天能依靠一个大政党,与全国人站在一起打 日本,这就是与人谋虎,与人为善了。”⒉指赞助别人做好事。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⒊今多指善意帮助别人。
    • 5.
      中中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⒉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⒊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 6.
      丽正修书院释义:亦作“丽正书院”。 又称集贤殿书院。唐 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开元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十二年,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宋 戴埴《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本取重离丽正之义。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丽正书院,开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为集贤院。”亦省称“丽正”。唐 刘肃《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崇儒重德,亲自讲论,刊校图书,详延学者,今之丽正,即是圣
    • 7.
      了达释义:⒈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唐 顾况《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⒉超脱。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渊明 自作挽辞,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太虚 之辞哀怨。”⒊“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元 无名氏
    • 8.
      二六板释义:京剧西皮中的调名。又称二六。二六为十二之意。因开口以前,胡琴过门共有十二板,故名。原出于昆曲《水仙子》、《刮地风》,多表现愤怒怨望急切之情。如《捉放曹》陈宫 的“你那里休道我言多语诈”一段即是。
    • 9.
      五决释义:五决即是依据五脏之脉来决断疾病,故又称五脉。
    • 10.
      五色命脏释义:五色命脏即是五行学说中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五脏有病可在机体表面颜色上有所显露。
    • 11.
      井中泥释义:语出《易·井》:“井泥不食。”孔颖达 疏:“井泥而不可食,即是久井不见渫治。”后用以比喻贤才沉埋下位。
    • 12.
      亦师亦友释义:即是老师,又是朋友。有益的老师可以是知心的朋友,有长处的朋友某种意义上就是值得学习其长处的老师。亦: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
    • 13.
      从格释义:即是舍去自己而顺从的意思。
    • 14.
      传心释义:⒈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达摩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唐希运《传心法要》。⒉指儒家的道统传授。
    • 15.
      佛印释义:⒈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唐 高适《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心持佛印久,摽割魔军退。”⒉宋 僧,名 了元。字 觉老,与 苏轼、黄庭坚 相友善,能诗。哲宗 元符 元年圆寂。《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东坡 渐渐信心。”清 孙枝蔚《登妙高堂》诗:“佛印 苏公 在何处,高臺未入 雍门 弹。”参阅《续传灯录》卷五、《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
    • 16.
      便是释义:⒈即是,就是。⒉即使;纵然。⒊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⒋只因为。⒌正是。
    • 17.
      信息源释义:信息源一般指通过某种物质传出去的信息,即是信息的发源地/来源地。
    • 18.
      俯拾皆是释义:俯拾即是。
    • 19.
      全生释义:⒈谓六欲皆得其所宜。《管子·立政》:“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居无以自守也。全生之説胜,则廉耻不立。”《吕氏春秋·贵生》:“子华子 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陈奇猷 校释:“子华子以为‘生’之至上者为六欲皆得其宜之‘全生’。”⒉保全天性,顺其自然。也指保全天性之道。《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唐 元结《喻旧部曲》诗:“劝汝学全生,随我畬 退谷。”胡适《读<吕氏春秋>一》:“全生要在适性,全性即是全生。”⒊保全生命。唐 卢纶《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
    • 20.
      八两半斤释义: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

即是(j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即是是什么意思 即是读音 怎么读 即是,拼音是jí shì,即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即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