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送终 送终的意思
sòngzhōng

送终

简体送终
繁体送終
拼音sòng zhōng
注音ㄙㄨㄥˋ ㄓ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òng,(1)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组词】:送信。送审。输送。护送。呈送。(2) 赠给。【组词】:送礼。赠送。雪中送炭。(3)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组词】:欢送。送别。送亲。(4) 丢掉。【组词】:断送。

zhōng,(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组词】: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2) 从开始到末了。【组词】:终年。终生。饱食终日。(3) 人死。【组词】:临终。送终。(4) 到底,总归。【组词】: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5) 姓。

基本含义

送终是指送别临终的人,也可指为亲人或朋友办理后事。

送终的意思

送终 [sòng zhōng]

1. 指长辈亲属临终前晚辈在身旁照料。

赶回去给老太太送终。

[ attend upon a dying parent or other senior member of one's family; ]

2. 指为长辈亲属办理丧事。

养老送终。
而今贵戚近戚,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后汉书·章帝纪》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汉书·货殖传》

[ handle the funeral affairs of the senior; ]

送终 引证解释

⒈ 为死者办理丧事。亦指亲属临终时在身旁照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宋 司马光 《论麦允言给卤簿状》:“陛下念 允言 服勤左右,生亦极其富贵,死又以三事之礼为之送终。”
清 姚世钰 《哭女》诗:“绣得罗襦几回著,送终犹是嫁衣裳。”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如像人临死时,不准自己的亲人送终,要等洋人来挖眼睛。”

⒉ 指毁灭。断送。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原文给了《夜莺》,听说不久出版,我看是要被这篇文章送终的。”


国语词典

送终 [sòng zhōng]

⒈ 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旁。亦指营办父母或亲长丧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娘今日死了,实是囊底无物,送终之具,一无所备。」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就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⒉ 害人性命。

如:「谁叫你钱财露白,可别怪我把你送终。」


送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终天年释义:以:表示目的。 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 2.
      伏腊释义:⒈亦作“伏臈”。 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 唐顺之《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⒉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
    • 3.
      俭薄释义:⒈犹言微薄。《后汉书·周磐传》:“磐 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后汉书·陈忠传》:“衮 豫 蝗蝝滋生,荆 扬 稻收俭薄。”《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武平 末年,仁邕 已下始得出外,供给俭薄,取充而已。”宋 叶梦得《石林家训》:“如是数月併归二婿奩具,亦不致俭薄。”⒉犹言俭朴。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清 昭槤《啸亭杂录·宋置封桩库》:“宋太祖 起自布衣,深悉民间疾苦,故平定诸国后,自奉俭薄,积左藏之餘,立封桩库。”
    • 4.
      养老释义:⒈奉养老人:养老送终。⒉指年老闲居休养:居家养老。
    • 5.
      失独释义:指由于独生子女意外亡故引发的家里老人养老送终成问题的社会现象。
    • 6.
      嫁送释义:谓嫁女与送终。
    • 7.
      孤子送终释义:只有一个儿子给送终,指人丁单薄,子嗣不旺,有后顾之忧。
    • 8.
      岁制释义:⒈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孔颖达 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⒉称年及六十为岁制。明 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 艮山 之原。”
    • 9.
      掩土释义:盖土埋葬。指送终。
    • 10.
      无常钟释义:⒈见“无常鐘”。⒉亦作“无常钟”。古代佛寺为死者送终而撞击的钟。
    • 11.
      日制释义:古人年老预制送终之具;六十岁时,在一年内预制棺木;七十岁时,预制一季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八十岁时,预制一月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到九十岁,棺木衣物都已预制完毕,就日日修整以作送终之用。见《礼记·王制》。后以“日制”指死亡就在旦夕。《晋书·刘寔传》:“惠帝 崩,寔 赴山陵…… 寔 年踰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闕庭,大臣之节备矣。”
    • 12.
      时制释义:⒈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文公 徙居 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⒉指当时的制度。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⒊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俞樾《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⒋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
    • 13.
      棺殓释义:亦作“棺敛”。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 14.
      终具释义:送终之具,指棺、槨等。
    • 15.
      视含释义:古代人死,以玉含其口中。后因称送终为“视含”。明 张居正《答李石麓相公书》:“弟一别先人,十有九年,生不得侍养焉,没不得视含焉。”《东周列国志》第二八回:“生既不得展问安侍膳之诚,死又不得尽视含哭位之礼,何敢乘乱而贪国?”清 邓显鹤《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府君至孝,父死以乡试未及视含,终身哀痛。”
    • 16.
      赠赗释义:赠送车马等以助人送葬。汉 刘向《说苑·修文》:“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丧百里,赠賵及事之谓时。时,礼之大者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陛下以膝下之恩爱,施及其夫,赠賵之仪,哀荣足备,岂得使上下无辨,君臣一贯者哉!”,赠送车马等以助人送葬。汉 刘向《说苑·修文》:“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丧百里,赠賵及事之谓时。时,礼之大者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
    • 17.
      送终释义:长辈亲属临终时在身旁照料,也指安排长辈亲属的丧事:养老送终。
    • 18.
      送老释义:⒈养老;怡老。唐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唐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宋 苏轼《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⒉犹送终。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参见“送终”。⒊旧时风俗。女嫁之夕,女伴为之送别,谓送之与丈夫偕老。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岭 南嫁女之夕,
    • 19.
      送钟释义: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禁忌,缘在中国多种方言中“送钟”与“送终”谐音,使得赠送时钟这种行为被视为大不吉利。

送终(songzh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送终是什么意思 送终读音 怎么读 送终,拼音是sòng zhōng,送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送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