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 [yáng zhōu píng huà]
1. 曲艺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清初形成于江苏扬州,用扬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和市井生活题材为主。
扬州评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人释义:⒈超出众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谚曰:‘扬州 独步 王文度,后来出人 郄嘉宾。’”宋 司马光《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明 杨慎《丹铅总录·史籍·出人不远》:“饱食终日而不学,岂能过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后世言:出人一头地。”⒉到刑场杀人。《水浒传》第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杀人也放人看。”《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这个小囚囊的再坏不得,每
- 2.
剪口释义:中国术语。扬州评话等曲种称一场演出终止处将书的内容剪断打住为剪口。
- 3.
夯货释义:笨蛋,蠢人。《西游记》第十九回:“口里駡道:‘那饢糠的夯货,快出来与 老孙 打么?’”《扬州评话选·通天河》:“你这个夯货,哪个不要吃饭睡觉,这地方有钱无市,到哪里吃饭睡觉呢?”
- 4.
头大释义:⒈方言。头昏脑胀。形容事情为难或令人讨厌、害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先生出了题目,要作‘八股’,姪儿先就头大了。”⒉比喻有头面、有势力、有胆量。《扬州评话选·李逵劫法场》:“他打定了主意:我就站在这个地方,没有哪个头大的敢来碰我哥哥的一根汗毛。”
- 5.
腰门释义:正门以内的第二重门,亦指两厅中间的隔门。《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红楼梦》第一○八回:“寳玉 便慢慢的走到那边,果见腰门半开。”沈从文《牛》:“伙计,今年我们好了。我们可以把围墙打一新的了;我们可以换一换那两扇腰门了。”《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英雄走进店内,穿店堂,过屏风,进腰门。”按,大门外所装半截门而有格扇者,某些地方亦称为腰门。
- 6.
花郎释义:⒈唐时新罗国风俗,择贵人子弟之美者,敷粉装扮之,名曰“花郎”。⒉指卖花人。⒊即叫化子。扬州评话《天齐庙包公断太后》:“我跟随大人到的码头很多,不晓得见过了多少地保,也没有看见过像他这样的地保,像个乞丐花郎了。”参见“叫花子”。
- 7.
评书释义:也叫评话。曲艺的一类。一人表演,只说不唱。过去多说长篇,现在也有说中篇、短篇的。有北京评书、苏州评话、扬州评话、四川评书等。
- 8.
走局释义:走运,交上好运。扬州评话《武松》第二回:“是喜鹊望着我叫财的呀。嗯,怕的要走局了,怕的要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