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留 [chuán liú]
1. 留传,存留。
传留 引证解释
⒈ 留传,存留。
引明 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这是孝妇的头髮,剪来断送公婆的,我留在家中,不惟传留做个话名,后日 蔡伯喈 回来,将与他看,也使他惶愧。”
传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俗释义:传留下来的风习。
- 2.
余制释义:指传留下来的诗文体制。
- 3.
余宠释义:谓传留的恩泽。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
- 4.
余姿释义:⒈赏玩不尽的姿容。 ⒉指前辈传留下来的舞姿。
- 5.
余思释义:⒈事后或身后留下来的思念。⒉指思念前人、前事。⒊传留后世的思想情致。
- 6.
余法释义:传留下来的规范。
- 7.
余芬释义:⒈残留的香气。⒉比喻传留后世的美德懿行。
- 8.
余行释义:谓传留后世的德行。
- 9.
余论释义:⒈识见广博之论;宏论。 ⒉前人传留下的言论。⒊指一言半语。⒋指闲言碎语。
- 10.
余赞释义:谓传留下赞文。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策预登阜,功参临涧,宝鼎留铭,彫戈餘赞。”
- 11.
余踪释义:⒈亦作“餘纵”。 纵,同“踪”。指他人事迹。⒉纵,同“踪”。谓传留下影响。
- 12.
余采释义:⒈残存色彩。 ⒉传留下来的文采。
- 13.
余风遗文释义: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余,通“馀”。
- 14.
垂业释义:把功业传留于后世。
- 15.
查拳释义:拳术的一种。相传创始于 明 代,是回族人 查尚义 所传留,故称。这种拳术有十路: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查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练法讲究短拳长用,出手较含蓄,步武讲究扣裆,动作紧凑,节奏鲜明。要求“行如风,站如钉”,特别注重精、气、神的结合。
- 16.
熟铜释义:经过精炼可供锤锻的铜。《旧唐书·食货志上》:“则天 长安 中,又令悬样於市,令百姓依样用钱……其有熟铜、排斗、沙涩、厚大者,皆不许简。”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炮》:“凡铸炮,西羊、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说唐》第三回:“他祖上传留下来一件兵器,是两条一百三十斤镀金熟铜鐧。”
- 17.
瓠叶释义:⒈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毛 传:“幡幡,瓠叶皃。庶人之菜也。”《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每春秋饗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⒉《诗·小雅》篇名。《诗》序谓为思念古人“不以微薄废礼”之诗。《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叔孙豹、曹大夫 入於 郑,郑伯 兼享之。子皮 戒 赵孟,礼终,赵孟 赋《瓠叶》。”杜预 注:“义取古人不以微薄废礼,虽瓠叶兔首,犹与宾客享之。”
- 18.
祖性释义:祖先传留的品性。
- 19.
祖屋释义:祖上传留的房屋。
- 20.
踏槐花释义:《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踏槐黄”。《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踏槐”。《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