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匕箸 匕箸的意思
zhù

匕箸

简体匕箸
繁体
拼音bǐ zhù
注音ㄅ一ˇ ㄓ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1) 〔匕首〕短剑。(2)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例句】:“先主方食,失匕箸”。

zhù,(1) 筷子。(2)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3) 古同“著”,明显。

匕箸的意思

匕箸 [bǐ zhù]

1. 亦作“匕筯”。

2. 食具,羹匙和筷子。

4. 指饮食。

匕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匕筯”。

⒉ 食具,羹匙和筷子。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 方食,失匕箸。”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筯,若负丘山。”
《金史·僕散端传》:“楠 方食,掷匕筯于案。”
苏曼殊 《绛纱记》:“此人不胜匕箸,何能为盗?”

⒊ 指饮食。

宋 陆游 《晓出湖边摘野蔬》诗:“行迎风露衣巾爽,浄洗膻荤匕筯香。”
清 戴名世 《吴宏表稿序》:“顾有思得山海之珍、远方之奇异以为快,虽其未必皆可於口,而匕箸之所须,非是不饱焉。”


国语词典

匕箸 [bǐ zhù]

⒈ 进食用的羹匙和筷子。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
《北齐书·卷二十三·崔㥄传》:「裴自携匕箸,姿情饮啖。」


匕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匕筯释义:见“ 匕箸 ”。
    • 2.
      失匕释义:见“失匕箸”。
    • 3.
      失箸释义:见“失匕箸”。
    • 4.
      泥婆罗释义:尼泊尔 的旧译名。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泥婆罗国,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泥婆”。唐 段公路《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泥婆国
    • 5.
      辞説释义:⒈言辞。 《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汉 王充《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⒉犹意见,看法。⒊谈话。明 方孝孺《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⒋谓以言辞打动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匕箸(biz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匕箸是什么意思 匕箸读音 怎么读 匕箸,拼音是bǐ zhù,匕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匕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