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刑 [zhèng xíng]
1. 政令和刑罚。
政刑 引证解释
⒈ 政令和刑罚。
引《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
《新唐书·王缙传》:“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杜鸿渐 倡之也。”
清 恽敬 《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政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司市释义: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参阅《周礼·地官·司市》。
- 2.
吏人释义: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唐 韩愈《柳巷》诗:“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阎都督 ﹞分付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⒉泛指当官的人。唐 岑参《送李郎尉武康》诗:“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姚华《论文后编》:“以视吏人言事,与学者论辨之作,务趋简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势亦弗敌。”⒊官吏与庶民。《后汉书·袁安传》:“除 阴平 长、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 3.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4.
庆赏释义:⒈赏赐。《周礼·地官·族师》:“刑罚庆赏,相及相共。”《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淮南子·时则训》:“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役。”《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揽威权,而 质 以少主遇之,政刑庆赏,一不咨稟。”⒉指节日的欢庆玩赏。《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説这 清风寨 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準备庆赏元宵。”《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官家庆赏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班。”《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中秋节近,接着忙了几天节事。到了十五
- 5.
德礼释义:⒈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唐 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孔子 曰:‘道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明 李贽《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⒉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 6.
政刑释义:政令和刑罚。《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新唐书·王缙传》:“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杜鸿渐 倡之也。”清 恽敬《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 7.
明饬释义:同“明敕”。《汉书·循吏传·黄霸》:“宜令贵臣明飭长吏守丞,归告二千石,举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务得其人。”清 管同《楚昭王论》:“夫苟君臣不忘仇讎,则必明飭政刑以肃纪纲。”
- 8.
澍雨释义:⒈大雨;暴雨。《尚书大传》卷四:“久矣,天之无烈风澍雨。”郑玄 注:“暴雨也。”《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三月,京师旱,至五月朔,太后幸 洛阳 寺……行未还宫,澍雨大降。”《宋书·范泰传》:“﹝ 范泰 ﹞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曰…… 汉 东海 枉杀孝妇,亢旱三年,及祭其墓,澍雨立降,岁以有年。”⒉时雨。宋 王禹偁《谢降御札表》:“若岁大旱,多慙 傅説 之才,谓天盖高,必听 汤王 之祷,未蒙册免,尤愧搢绅,而又诲以政刑,敢不勤於夙夜,少助忧心之意,庶成澍雨之期。”⒊比喻恩泽。《清史稿·高宗纪一》:“以御
- 9.
私戚释义:个人的悲哀,忧愁。 《南史·邓元起传论》:“起 勤乃胥附,功惟闢土,劳之不图,祸机先陷。冠军之贬,於罚已轻,梁 之政刑,於斯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启,年之不永,不亦宜乎!”唐 韦应物《赠别河南李功曹》诗:“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 10.
纵释释义:谓宽容纵放。《汉书·宣帝纪》:“今吏或以不禁姦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且 世充 尚蒙宽宥,况於餘党,所宜纵释。”清 管同《楚昭王论》:“夫苟君臣不忘仇讎,则必明飭政刑以肃纪纲,安有纵释罪人而可以为治者。”
- 11.
补冶士释义:六朝 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宋书·武帝纪下》:“又制有无故自残伤者补冶士,实由政刑烦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条。”亦省作“补冶”。《宋书·孔靖传》:“律文,子贼杀伤殴父母,梟首;駡詈,弃市;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
- 12.
都鄙释义:⒈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⒉京城和边邑。《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借指全国。宋 苏辙《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
- 13.
革运释义:国运变更。南朝 宋明帝《天符颂》:“天符革运,世诞英皇。”《隋书·苏威传》:“时 高熲 与 威 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
- 14.
高让释义:拱手相让。旧时表示推让、辞让,往往高拱其手,故称。晋 陆云《盛德颂》序:“陛下犹復允执高让,成功靡有。”《晋书·郑冲传》:“公屡以年高疾篤,致仕告退……高让弥篤,至意难违。”《南史·梁纪下论》:“敬帝 遭家不造,绍兹屯运,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於己,时无 伊 霍 之辅,焉得不为高让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