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 [cháo jìn]
1. 指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英[ make a pilgrimage; ]
2. 伊斯兰教用语,指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拜。
英[ hajj; ]
3. 朝见。
英[ 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
朝觐 引证解释
⒈ 谓臣子朝见君主。
引《礼记·乐记》:“朝覲,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
李善 注:“毛萇 《诗传》曰:覲,见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淮西 贼将僭窃,问仪注於 鲁公。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覲之礼耳。’”
章炳麟 《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覲,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⒉ 伊斯兰教徒拜谒圣像、圣地,为教徒五项基本功课之一,该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 麦加 朝觐一次。
国语词典
朝觐 [cháo jìn]
⒈ 臣子上朝谒见君主。也作「朝见」、「朝请」、「朝参」、「朝谒」。
引《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
⒉ 信徒拜谒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朝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朝拜释义:⒈古代官员上朝向君主跪拜。⒉宗教徒到庙宇或圣地向神、佛礼拜。
- 2.
会见释义:跟别人相见:会见亲友。友好的会见。
- 3.
拜见释义: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拜见尊长。拜见恩师。
- 4.
膜拜释义:宗教活动中的一种顶礼形式,表示极端恭敬、虔诚。参见〔顶礼膜拜〕
朝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事释义:⒈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⒉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⒊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⒋同“七件事”。
- 2.
丰缛释义:⒈形容草木丰盛繁茂。 元 王逢《贪山歌》:“气饙如兮孚尹,草丰縟兮木润液。”清 谭嗣同《仁学》十八:“四时不新,何以寒燠发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縟者歇矣。”⒉形容词藻丰富多采。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朝廷臺阁之文,则其气温润丰縟。”明 宋濂《傅守刚墓碣》:“予读之,见其遣辞丰縟而考事综博。”清 徐乾学《陈其年<湖海楼诗集>序》:“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縟,前 少陵 而后 眉山 不足多也。”⒊形容富丽华贵。明 赵南星《朝觐合行事宜疏》:“古言人道通,功勋成。交际者,人道之所以通也。匏叶可以成礼,木桃
- 3.
列炬释义:⒈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⒉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 4.
受戒释义:⒈伊斯兰教朝觐仪节之一。朝觐者到麦加前,按规定在一定地点沐浴、去常服、披戒衣,并遵守其他禁戒,直到朝觐完毕。⒉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宗教仪式。
- 5.
国邸释义: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
- 6.
声绩释义:声誉功绩。《晋书·胡奋传》:“奋 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唐 刘禹锡《代请朝觐表》:“臣伏受国恩,忝承门荫,脱巾筮仕,敢期荣名,陈力效官,靡树声绩。”宋 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世宗 初,平 淮 甸,詔公为 蘄州 兵马监押,兼沿江廵检。善修职,遂改 承天 军使,自是声绩闻於时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庚戌至今垂三十年,是榜人物内贰六官、外膺封疆者,不闻大著声绩。”
- 7.
大宾释义:⒈周 王朝对来朝觐的要服以内的诸侯的尊称。《周礼·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郑玄 注:“大宾,要服以内诸侯。”⒉泛指国宾。《论语·颜渊》:“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明 宋濂《林君母墓铭》:“吾母事吾大父母,如子事父,敬吾父犹大宾。”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象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⒊古乡饮礼,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宾,也称“大宾”。《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是做过 福建 汀州
- 8.
戒具释义: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
- 9.
朝奏释义:犹朝觐,朝见。南朝 宋 鲍照《还都口号》:“礼讌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 10.
朝敬释义:犹朝觐,致敬。 《宋书·徐广传》:“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闕,端居都邑,徒增替怠。”
- 11.
朝献释义:⒈古代祭礼仪节之一。 向尸献爵。⒉唐宋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⒊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
- 12.
朝省释义:⒈犹朝廷。 ⒉犹朝觐、朝见。
- 13.
朝贺释义:朝觐庆贺。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唐 韩愈《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劒珮鸣相磨。”明 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羣臣诣 奉天殿 朝贺,礼成,即诣 文华殿 朝贺皇太子。”刘征《鸱鸮的下场》:“小子们,快准备朝贺的盛典,多多准备庆功的酒浆。”
- 14.
朝谒释义:⒈谓参见尊者。汉 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杨尚武《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⒉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使属 乐浪郡,四时朝謁。”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赵
- 15.
来庭释义:犹来朝。谓朝觐天子。
- 16.
来王释义: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 17.
温直释义:态度温和,品性正直。语本《书·皋陶谟》:“扰而毅,直而温。”孔 传:“行正直而气温和。”《文选·马融<长笛赋>》:“温直扰毅,孔 孟 之方也。”李善 注:“言正直而有温和也。”明 方孝孺《送嘉祥知县叶孔昭朝觐还任序》:“郑君 端方温直而长於《诗》。”
- 18.
源源而来释义: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19.
背缝印释义:文件背面的骑缝印。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面印,背缝印,年月印。”
- 20.
葵藿释义:⒈指葵与藿,圴为菜名。⒉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唐柳宗元《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明陆采《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