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位 [dāng wèi]
1. 在位置上;任职。
3. 指在职的官员。
当位 引证解释
⒈ 在位置上;任职。
引《易·需》:“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王弼 注:“处无位之地,不当位者也,敬之则得终吉。”
《汉书·王莽传上》:“今公每见,輒流涕叩头言愿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
⒉ 指在职的官员。
引宋 无名氏 《朝野遗纪》:“后询近侍大臣,屡排当位,故旁侧有奏曰,意欲娘娘为趣上耳。”
当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假黄钺释义: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扬州 总管、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胡三省 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专用,故曰假。”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一》:“晋 宋 之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则可专戮节将矣。”后亦省作“假鉞”。宋 陆游《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择羣臣,使
- 2.
拗句释义:⒈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⒉见“拗句格”。
- 3.
裕蛊释义:《易·蛊》:“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孔颖达 疏:“体柔当位,干不以刚,而以柔和能容裕父之事也。”李镜池 通义:“想光大父亲的事业,但实行起来则遇到困难。”后因以“裕蛊”谓光大父业。
- 4.
逾节释义:⒈亦作“踰节”。超越一定的规则、分寸。《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孔颖达 疏:“礼不踰越节度也。”《吕氏春秋·处方》:“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踰节,而上不苟为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位踰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⒉犹言违背节操。清 顾禄《桐桥倚棹录·冢墓》:“﹝ 倪烈妇 杨氏 ﹞夫死於 崇禎 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氏誓不逾节,豫命修壙,石刻‘鸳鸯’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