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何 [yú hé]
1. 为何;如何。
3. 什么。于,助词。
于何 引证解释
⒈ 为何;如何。
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
⒉ 什么。于,助词。
引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如何。 《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兰蕙已满畹。於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国语词典
于何 [yú hé]
⒈ 如何、怎么。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嗟主暗而臣嫉,祸于何而不有。」
《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于何逃责。」
于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义庙释义:大邑三义庙位于文庙街月池坝处,大邑同治版县志载:“咸丰以来邑人陈明理、张汝雯等经理重建。”重建之前三义庙又建于何时呢,历史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无法考究。
- 2.
于以释义:⒈犹言于何。 在何处。⒉犹言于何。用什么。⒊犹言至于。⒋犹是以。⒌因此;是以。
- 3.
于何释义:⒈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 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⒉什么。于,助词。汉 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⒊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
- 4.
人口粥释义:旧俗腊月二十五日为祭祀食神而煮的赤豆粥。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有猫狗者,亦与焉。不知出于何典。”
- 5.
何起释义:谓起于何因。
- 6.
心旌释义:⒈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郑振铎《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⒉指心神,神思。
- 7.
悬弧释义:⒈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语本《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汉贾谊《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唐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宋王禹偁《罔极赋》:“祝我寿考,劝我欢乐,感悬弧于兹晨,念陟岵而泪落。”《儒林外史》第十回:“悬弧之庆,在于何日?”⒉谓尚武,练武。
- 8.
曷克臻此释义: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曷相当于何,怎么。克能,会。臻到。
- 9.
柯城释义:概述:泛指衢州府城!衢州府城是府、县二级共城的一座古城。柯城,一词始见于明朝诗人的诗文中,衢城称为柯城,始于何时?据《烂柯山志》称:明嘉靖年间。
- 10.
登龙释义:⒈登天的龙。《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⒉乘龙。唐 李白《箜篌谣》:“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⒊同“登龙门”。唐 王季友《酬李十六岐》诗:“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 门馆争登龙。”宋 苏辙《欧阳太师挽词》:“推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 李。”鲁迅《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其中固然有虽曾附骥,终未登龙的‘名人’,或扮作黑头,而实是真正的丑脚的打诨,但也有热心人的
- 11.
瞻乌释义:⒈《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郑玄笺:“视乌集於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后以比喻乱世无所归依之民。⒉泛指富人屋上的鸟。
- 12.
筠竹释义:斑竹。唐 李贺《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娥 盖 湘水。”王琦 汇解:“《方言》:秦 晋 之间,美貌谓之娥。此以筠竹称斑竹,秦娥 称二妃,殊不可解,或字之讹也。一本注 秦娥,下云:‘一作神娥。’又见《广西通志》载此诗,‘筠竹’作‘斑竹’,‘秦娥’作‘英娥’,下文‘蛮娘’作‘蛮风’,似觉顺遂,但不知本于何书,未敢从也。”姚文燮 集注:“言筠竹不死,蛮娘吟弄,泪花染緑,情相续也。”
- 13.
菊花酒释义:亦作“菊华酒”。酒名。一种用菊花杂黍米酿制的酒。《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採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 14.
衆伙释义:犹众多。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鱼鳖讙声,万物众伙。”颜师古 注:“伙,多也。”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亦有厥类众伙,宜为流别,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异品。”
- 15.
踹匠释义:指踹布手工业工人。 黎澍《中国近代始于何时》:“在 康熙 到 乾隆 年间,苏州 踹匠为了成立会馆(亦即行会)而进行的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参见“踹坊”。
- 16.
门望释义:门第,族望。 即家族发达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