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 [wáng shí]
1. 犹良时。
3. 谓旺盛之时。
王时 引证解释
⒈ 犹良时。
引唐 李贺 《恼公》诗:“王时应七夕,夫位在三宫。”
王琦 汇解:“王时即良时。”
⒉ 谓旺盛之时。
引《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
集注引 尤怡 曰:“王时,当时至而气王,乃脉乘之而动。”
王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娥释义:指 杨贵妃 之三妹,唐玄宗 封为 虢国夫人。据说她自矜娇美,朝见君王时亦不施脂粉。见 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
- 2.
价值连城释义:形容物品的价值极高,十分珍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 3.
伯奇释义:⒈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⒉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 4.
偃师释义:⒈传说周穆王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⒉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 5.
分陕之重释义:原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
- 6.
匡俗释义:⒈匡正时俗。⒉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 7.
南选释义:⒈唐高宗时,因桂广交黔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⒉金太宗时,选拔人才,设南北二选。至海陵王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 8.
吕不韦释义:(?—前235)战国末期秦国大臣。原为卫国阳翟大商人。秦庄襄王时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他继任相国,尊为“仲父”,命宾客编纂《吕氏春秋》。秦王政亲政后,他被免职,迁往蜀郡,忧惧自杀。
- 9.
四王释义: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均擅山水,致力摹古。
- 10.
垂缨释义:垂下冠带。 古代臣下朝见君王时的装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职。
- 11.
屈原释义:(约前339—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 名平。楚怀王时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遭谗去职,屡被放逐,自沉汨罗江。他的诗吸取楚国民歌的特点,结合神话故事,驰骋想象,抒发炽烈的爱国感情,创造出一种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体裁,即楚辞体(也叫骚体),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现存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 12.
无射释义:⒈钟名,周景王时所铸。 ⒉周景王之无射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 13.
昭关释义:古关名。在今安徽含山北小岘山上。春秋时为吴楚交通要冲。楚平王时,伍员(子胥)过昭关投奔吴国。
- 14.
朝班释义: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各异。如 唐 设文武一品至五品班,清 设文武一品至九品班。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
- 15.
武声释义:⒈谓慷慨雄壮的声音。 ⒉威武的名声。⒊指周武王时的音乐。
- 16.
碧血释义:传说周敬王时大臣刘文公的所属大夫苌弘,因忠于刘氏,在蜀被人所杀。 《庄子·外物》说他的血三年后化为碧玉。后来多用碧血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鲜血。常和“丹心”连用。
- 17.
紫阳释义:⒈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⒉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宋张伯端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 18.
自雄释义: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明 方孝孺《赠王时中序》:“赵括 以善兵自雄,一战而丧军杀将,犯兵法所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 即慨然诵近体一作,顾盼自雄。”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三:“他自己很以辩才自雄,但他的声音非常尖锐,语调非常不自然。”
- 19.
舞语释义:1;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2;跳舞,街舞 3;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 20.
营建洛邑释义:成王时,为了控制东方,威服南土,根据周武王的遗愿,由召公、周公主持,在河南境内营建洛邑,作为东方的统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