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的意思
mìngwénxué

革命文学

简体革命文学
繁体革命文學
拼音gé mìng wén xué
注音ㄍㄜˊ ㄇㄧㄥˋ ㄨㄣˊ ㄒㄩㄝ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jí,(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组词】:皮革。革履(皮鞋)。革囊。(2) 改变。【组词】:革新。革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3) 取消,除掉。【组词】: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mìng,(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组词】: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组词】: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 给予(名称等)。【组词】:命名。命题。命意。(5) 指派,使用。【组词】:命官。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革命文学是指以描写和宣传革命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革命文学的意思

革命文学 [gé mìng wén xué]

1. 指中国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蒋光慈、郭沫若等又相继重新倡导。

革命文学 引证解释

⒈ 指 中国 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 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 蒋光慈、郭沫若 等又相继重新倡导。1928年初在 上海 展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论争,论争中初步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鼓舞了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斗争。


革命文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2.
      创造社释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出版《创造》《创造周报》《创造社丛书》等。初期强调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倾向于浪漫主义,1925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 3.
      剗期释义:犹言划时代。郭沫若《留声机器的回音》:“麦君 这篇文章,在我们革命文学进展的途上可算一篇刬期的议论。”
    • 4.
      太阳社释义:文学团体。192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这些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实际工作,有急进的革命要求,同创造社一起提倡革命文学。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1930年左联成立后自行解散。
    • 5.
      战叫释义:战斗的叫喊。鲁迅《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
    • 6.
      第三种人释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胡秋原、苏汶 等人,自称是居于国民党反动文人和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的所谓“第三种人”。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文艺自由”论,并用以反对左翼文学所提倡的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主张。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然而他不知道,因此他也写不出,于是他自称‘第三种人’,他‘为艺术而艺术’,他即使写了出来,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而已。”瞿秋白《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在这天罗地网的阶级社会里,你逃不到什么地方去,也就做不成什
    • 7.
      算作释义:犹当作。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如果也把三十八年算作一挥间,那么弹指一挥间,就已到了二○一五年了。”
    • 8.
      革命文学释义:指 中国 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 蒋光慈、郭沫若 等又相继重新倡导。1928年初在 上海 展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论争,论争中初步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鼓舞了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斗争。
革命文学是什么意思 革命文学读音 怎么读 革命文学,拼音是gé mìng wén xué,革命文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革命文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