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 [sān jìng]
1. 见“三径”。
三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三逕”。
引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羊仲 从之游。”
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国语词典
三径 [sān jìng]
⒈ 汉蒋诩辞官不仕,隐于杜陵,闭门不出,舍中竹下三径,只有羊仲与求仲出入。典出晋·赵岐《三辅决录·卷一》。后以三径比喻隐士居处。
引《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三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三释义:⒈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⒉童谣名。宋 苏轼《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唐书》童謡:打麦三三三。”明 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⒊指三三径。清 曹寅《寄题东园》诗之六:“桃坞下多蹊,三三别一径。”参见“三三径”。⒋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逸周书·酆谋》:“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
- 2.
三三径释义:宋 杨万里 于东园辟九径,分植不同的花木,名曰“三三径”。
- 3.
三径释义:亦作“三逕”。晋 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 4.
三径之资释义: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 5.
三迳释义:见“三径”。
- 6.
傅延年释义:菊的别名。明 王志坚《表异录·花果》:“《本草》:‘菊,一名傅延年。’朱新仲 诗:‘三径谁从 陶靖节,重阳惟有傅延年。’”
- 7.
吏隐释义:⒈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江州 左 匡庐,右 江 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宋 王禹偁《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⒉山名。一名 洼尊山。在 浙江省 缙云县。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上》:“吏隐山,在 縉云,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
- 8.
松菊主人释义: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语,后因以“松菊主人”喻隐者。 《新唐书·韦表微传》:“吾年五十……将为松菊主人,不愧 陶渊明。”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颂隐者云松菊主人。”
- 9.
竹圃释义:栽竹的园地。 唐 鲍溶《怀王直秀才》诗:“乡无竹圃为三径,贫寄邻家已二年。”宋 周邦彦《满路花》词:“风扉不定,竹圃琅玕折。”
- 10.
超达释义:⒈超脱旷达。唐 李山甫《寄卫别驾》诗:“知君超达悟空旨,三径閒行抱素琴。”⒉高远通达。宋 苏辙《王氏清虚堂记》:“张公 超达远騖,体乎至道而顺乎流俗。”⒊犹言飞黄腾达。元 戴良《岁除示侄十六韵》:“运至终超达,道穷姑退藏。”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字号假借同音》:“其壮年名字,皆具超达飞腾之气。”
- 11.
鳣舍释义:校舍。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 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