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衔勒 衔勒的意思
xián

衔勒

简体衔勒
繁体銜勒
拼音xián lè
注音ㄒㄧㄢˊ ㄌ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án,(1) 马嚼子。(2) 用嘴含,用嘴叼。【组词】:衔枚。燕子衔泥。(3) 含在心里。【组词】: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4) 接受,奉。【组词】:衔命。(5) 指前后相接。【组词】:衔接。(6)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组词】:学衔。军衔。官衔。

lè lēi,(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组词】:马勒。(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组词】:悬崖勒马。(3) 强制。【组词】:勒令。勒索。(4) 统率。【组词】:勒兵。(5) 雕刻。【组词】:勒石。勒碑。勒铭。(1)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组词】:勒紧。(2) 方言,强制,逼迫。

基本含义

形容受到压迫或束缚。

衔勒的意思

衔勒 [xián lè]

1. 马嚼口和马络头。

2. 法纪。《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纪。

4. 控制;限制。

衔勒 引证解释

⒈ 马嚼口和马络头。

《孔子家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
《旧唐书·陆贽传》:“輗軏之所以行车,衔勒之所以服马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乃马性不调,衔勒不齐之故。”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如同带上衔勒的小马,负重的,目不旁视的走向前途。”

⒉ 法纪。

《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
因借以指道德法纪。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操名器以励士,上有诚心;正衔勒以驭人,下无遗力。”

⒊ 控制;限制。

唐 戴孚 《广异记·张嘉祐》:“不能闻义而举,反受 杨坚 衔勒。”
《明史·湖广土司传》:“永乐 初, 苗 告继絶,袭冠带,益就衔勒。”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户部财政部似应稍宽衔勒,俾易措手。”


国语词典

衔勒 [xián lè]

⒈ 穿套马口以驾驭马匹的器具。

《孔子家语·卷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之所以行车,衔勒之所以服马 也。」

⒉ 控制。

《明史·卷三一〇·湖广土司传·施州传》:「永乐初,苗告继绝,袭冠带,益就衔勒。」


衔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御世释义:治理天下。《鬼谷子·忤合》:“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圣明御世,唯贤是宝。”北周 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法王御世,天人论道。”《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赏罚二柄,乃御世之衔勒,治天下者,苟赏罚至公,未有不致太平者。”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大开天恩,恩命我真圣主及救世幼主下凡御世。”
    • 2.
      拑勒释义:将衔勒放入马口。 喻严加约束。
    • 3.
      衔持释义:相持;对持。《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以马为喻也。两马欲相踶啮,既加之衔勒,两不能动矣,而欲鬭之气未衰,相对衔持,则两虽跳梁,力必自敝。”《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若维征行,衔持 河 右,臣当帅军为 维 镇继。”
    • 4.
      衔璅释义:犹衔勒。马嚼子。
    • 5.
      黄金勒释义:用黄金制成的衔勒。

衔勒(xianl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衔勒是什么意思 衔勒读音 怎么读 衔勒,拼音是xián lè,衔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衔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