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觐礼 觐礼的意思
jìn

觐礼

简体觐礼
繁体覲禮
拼音jìn lǐ
注音ㄐㄧㄣˋ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1) 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组词】:觐见。朝觐。

lǐ,(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组词】:婚礼。丧(sāng)礼。典礼。(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例句】:礼教(jiào)。礼治。克己复礼。(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组词】: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组词】:礼物。礼金。献礼。(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

基本含义

指臣子或官员前往朝廷或上级官府参加宴会或祭祀等仪式。

觐礼的意思

觐礼 [jìn lǐ]

1. 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

3. 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

觐礼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

《仪礼·觐礼》:“覲礼第十。”
贾公彦 疏:“郑 《目録》云:覲,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覲礼於五礼属宾。”
《礼记·郊特牲》:“覲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

⒉ 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初,有司议:‘祀宇之旁难行覲礼,欲俟还至 河中,朝会,肆赦。’”


国语词典

觐礼 [jìn lǐ]

⒈ 古时诸侯秋天进见天子的礼仪。

《礼记·郊特牲》:「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


觐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箱释义:同“东厢”。《仪礼·觐礼》:“记,几俟于东箱。”胡培翚 正义:“东箱即东夹。”《汉书·周昌传》:“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颜师古 注:“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后汉书·虞诩传》:“防 不得已,趋就东箱。”晋 傅玄《杂诗》:“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箱。”
    • 2.
      初事释义:犹故事。惯例成规。《仪礼·觐礼》:“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贾公彦 疏:“初犹故者,以其四时朝覲,自是寻常,故使恒循故事之常也。”
    • 3.
      匹马释义: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朔、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宋 陆游《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花月痕》第四七回:“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 4.
      司盟释义:⒈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辞及其礼仪。参阅《周礼·秋官·司盟》。⒉古代传说诸侯结盟时伺察盟者之神。司,通“伺”。《左传·襄公十一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 ……明神殛之,俾失其民。”杜预 注:“二司,天神。”《仪礼·觐礼》“加方明于其上”唐 孔颖达 疏:“司慎,司不敬者;司盟,司察盟者。”
    • 5.
      命书释义:⒈诏书,诏令。《仪礼·觐礼》:“诸公奉篋服加命书于其上。”《左传·定公四年》:“其子 蔡仲 改行帅德,周公 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 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唐 刘禹锡《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猥蒙朝奬,特降命书。”宋 曾巩《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母陈氏追封颍川郡太夫人》:“陪京望郡,俾定新封,服我命书。尚其不泯!”⒉算命的书。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三:“论者今取世俗所谓命书观之,往往皆近时语,推尊 珞琭子,尤非古文。”
    • 6.
      宫坛释义:古代天子在都城之郊或名山之下朝会诸侯时,临时建筑的处所。后亦指帝王在国都之郊与群臣聚会时的临时建筑物。《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郑玄 注:“宫谓壝土为埒以象墙壁也。为宫者於国外……王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诸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魏书·高宗纪》:“﹝ 和平 四年﹞秋七月壬午,詔曰:‘朕每岁秋日闲月,命羣官讲武平壤。所幸之处,必立宫坛,糜费之功,劳损非一。宜仍旧贯,何必改作也。’”宋 欧阳修《春日词》之一:“宫坛青陌赛牛回,玉琯东风逗晓来。”
    • 7.
      左骖释义: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仪礼·觐礼》:“使者降,以左驂出。”郑玄 注:“左驂设在西者,其餘三马侯氏之士遂以出授使者之从者于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 阳处父 退之,及诸 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驂以公命赠 孟明。”《史记·管晏列传》:“越石父 贤,在縲紲中。晏子 出,遭之涂,解左驂赎之,载归。”
    • 8.
      庪悬释义:同“庪县”。《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唐 贾公彦 疏:“《尔雅》云祭山曰庪悬,祭川曰浮沉,不言升。此山丘陵云升者,升即庪悬也。”
    • 9.
      方明释义: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郑玄 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贾公彦 疏:“谓合木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故名明。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胡培翚 正义:“方明,以方四尺之木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设六色者,每面各设
    • 10.
      觐礼释义:⒈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仪礼·觐礼》:“覲礼第十。”贾公彦 疏:“郑《目録》云:覲,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覲礼於五礼属宾。”《礼记·郊特牲》:“覲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⒉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初,有司议:‘祀宇之旁难行覲礼,欲俟还至 河中,朝会,肆赦。’”
    • 11.
      载辞释义:亦作“载词”。 记载在盟书契约上的文辞。《仪礼·觐礼》“及祀方明”汉 郑玄 注:“及盟时,又加於坛上,乃以载辞告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高阙史·杜牧》:“牧 詰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牧 因取其载词视之,俛首移晷曰:‘其词也直。’”

觐礼(jin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觐礼是什么意思 觐礼读音 怎么读 觐礼,拼音是jìn lǐ,觐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觐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