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礼 [jìn lǐ]
1. 竭尽礼仪。
尽礼 引证解释
⒈ 竭尽礼仪。
引《论语·八佾》:“事君尽礼,人以为諂也。”
《后汉书·张湛传》:“父母之国,所宜尽礼,何谓轻哉!”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马万羣 本是个清官,闻知此信,一口气得病,数日身死。 马德称 哀戚尽礼,此心无穷。”
国语词典
尽礼 [jìn lǐ]
⒈ 极尽礼仪。
引《论语·八佾》:「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马万群本是个清官,闻知此信,一口气得病数日身死。马德称哀戚尽礼,此心无穷。」
尽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哀毁释义:谓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 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后汉书·韦彪传》:“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寑。”唐 司空图《唐故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丁内忧,哀毁逾礼,士大夫莫不感伤。”宋 秦观《葛宣德墓铭》:“五岁遭夫人忧,哀毁如成人。”《天雨花》第十四回:“光宗 之病,本因哀毁先帝。”
- 2.
尽礼释义:竭尽礼仪。
- 3.
屈礼释义:⒈曲尽礼仪。⒉谓屈身降礼。
- 4.
待尽释义:⒈犹待死。 《庄子·田子方》:“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成玄英 疏:“唯当端然待尽,以此终年。”宋 王安石《与王宣徽书》之三:“某衰疾日积,待尽丘园,每荷眷记,但深感切。”⒉谓居丧尽礼。宋 苏舜钦《亡妻郑氏墓志铭》:“余时待尽于苫次,退而又哭于室中。”
- 5.
德曜释义:亦作“德耀”。汉 梁鸿 妻 孟光 的字。初,夫妇耕织于 霸陵山 中,后随夫至 吴 地,鸿 贫困为人佣工,每归,光 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 6.
慎终释义:⒈事情开始时就慎重考虑后果。指谨慎从事。⒉居丧尽礼。《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7.
拜求释义:拜谒请求;祈求。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韩仲卿梦曹子建求疗》:“韩仲卿 一日梦一乌幘少年,风姿磊落,神仙人也,拜求 仲卿。”鲁迅《彷徨·祝福》:“这是 鲁镇 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 8.
极欢释义:⒈极尽欢乐之情。 《诗·唐风·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汉郑玄笺:“言中心诚好之,何但饮食之,当尽礼极欢以待之。”唐沉既济《任氏传》:“任氏更粧而出,酣饮极欢。”⒉極懽:同“极欢”。
- 9.
沦逝释义:没世,逝世。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事君尽礼,徇国忘身,积忧与劳,搆成疾恙,以至沦逝,念之惻然!”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沅帅 尤以中兴伟绩,坐镇东南,不数月间遽皆沦逝。”
- 10.
狂禅释义:⒈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⒉指狂放不拘的僧人。柳亚子《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安得华严能涌现,一龕香火礼狂禪。”⒊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郭沫若《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诗:“狂禪误尽佳儿女,更误丹青数百年。”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们想到 王阳明 的弟子,不一二传便流于狂禅,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
- 11.
福神释义:能赐人幸福的神灵。鲁迅《彷徨·祝福》:“这是 鲁镇 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 12.
童孺释义:⒈儿童;幼年。 汉 蔡邕《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南史·范元琰传》:“元琰 时童孺,哀慕尽礼。”唐 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纷吾家 延州,结友在童孺。”清 汪琬《跋<拟明史侯岐曾传>后》:“指书生为强寇,丽童孺以极刑,勾连瓜蔓,抄掠不已。”⒉指阅世未深的青年。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远恶之官,多在寒族;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况百司者,朝廷之纲纪,风教之户牖,咸在童孺,曾无激扬。”
- 13.
累载释义:累年。 《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纯 等在彼累载,不得反命。”《南史·到溉传》:“遭母忧,居丧尽礼……服闋,犹蔬食布衣者累载。”
- 14.
谨守释义:⒈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谏下三》:“景公 树竹,令吏谨守之。”晋 陆机《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宋 楼钥《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这样坚贞不渝地谨守着自己的诺言。”⒉操守严谨。明 吴宽《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
- 15.
追终释义:犹言慎终追远。谓居丧尽礼,祭祀至诚。
- 16.
重终释义:慎终。旧时指对丧事能尽礼节。
- 17.
陈乞释义:陈述请求。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让官第一表》:“伏枕之初,已有陈乞,请罢真食,兼辞贵阶。”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大臣补荫之滥》:“嘉靖 末年,朝政浊乱,任子妄行陈乞,苞苴一入,往往破例得之。”清 管同《与某君书》:“然公卿贵人,非致敬尽礼,则未尝往见。即见之,亦未尝妄有陈乞。”
- 18.
雕伪释义:⒈矫饰,做作。 ⒉彫僞:虚饰,浮华。《晋书·郤詵传》:“周当二代之流,承彫伪之极,尽礼乐之致,穷制度之理,其文详备,仲尼因时宜而曰从周,非殊论也。”
- 19.
餽饷释义:⒈馈赠财物。餽,通“馈”。《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⒉军粮。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⒊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性好学,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⒋引申指款待。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
- 20.
饫赐释义:⒈赐以丰盛的酒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飫赐,此以知其劝赏也。”一说赐酒食使饱食。杜预 注:“飫,饜也。酒食赐下,无不饜足,所谓加膳也。”《后汉书·马融传》:“摆牲班禽,飫赐犒功。”⒉泛指赐宴。唐 白居易《九月九日谢恩赐曲江会状》:“臣等各以凡才,同参密职;幸偶休明之日,多承飫赐之恩。”《宋史·礼志十六》:“至道 元年三月,御史中丞 李昌龄 亦言:‘广宴之设,以均飫赐,得齿高会,宜乎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