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法戒 法戒的意思
jiè

法戒

简体法戒
繁体
拼音fǎ jiè
注音ㄈㄚˇ ㄐ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基本含义

法律的警告和戒备。

法戒的意思

法戒 [fǎ jiè]

1. 楷式和鉴戒。

法戒 引证解释

⒈ 楷式和鉴戒。

《汉书·刘向传》:“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
宋 曾巩 《<说苑>目录序》:“向 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奏之,欲以为法戒。”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修订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説苑》今存,所记皆古人行事之迹,足为法戒者。”


国语词典

法戒 [fǎ jiè]

⒈ 法则及警戒。《书经·君奭》「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句下汉·孔安国·传:「今汝长念,平至者,安治,反是者,灭亡,以为法戒。」

⒉ 道教徒所须遵守的戒律与戒条。


法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聚释义:佛教语。即三聚净戒,指三种清净的戒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见《四分律》。
    • 2.
      奬谕释义:⒈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唐 慧能《坛经·宣诏品》:“其年九月三日,有詔奬諭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德庄诲后进》:“今日於上前得一二语奬諭,明日於宰相处得一二语褒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明史·张居正传》:“帝御平臺,召 居正 奬諭之,赐金币及绣蟒斗牛服。”⒉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封神演义》第七九回:“﹝ 姜子牙 ﹞奬諭三运官曰:‘运督军需,智擒 法戒,玄机妙算,奇功莫大。’”
    • 3.
      行持释义:⒈施用。《水浒传》第八七回:“﹝ 兀颜延寿 ﹞心中疑道:‘此必是 宋江 行持妖法。休问怎生,只就这里死撞出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最下者行持符籙,役使鬼神,设章醮以通上界,建考照以达冥途。”⒉佛教语。谓精勤修行,持守佛法戒律。《万善同归集》卷三:“是以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缁黄杂记》:“余读 刘兴朝《悟道发真集》,其言曰:‘余少治儒术,长登仕版,盖未尝信佛也。三十有二岁,见 东林 长老 总公,与之语七日,始生信焉,即取其书,读之三年,盖恨其信之之晚也。然循其理
    • 4.
      谨摄释义:谓敬谨护持法戒。 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三·慧布》:“末以年暮,不参众食,敕给其乳牛,而 布 迴充入众,煢煢谨摄,实高僧焉。”唐 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昙询》:“又经一载,进受具戒,谨摄自脩,宗禀心学。”

法戒(fa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法戒是什么意思 法戒读音 怎么读 法戒,拼音是fǎ jiè,法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