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随声附和 随声附和的意思
suíshēng

随声附和

简体随声附和
繁体隨聲附和
拼音suí shēng fù hè
注音ㄙㄨㄟˊ ㄕㄥ ㄈㄨˋ ㄏㄜ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suí,(1) 跟着。【组词】: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 )。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 )就市。(2) 顺从,任凭。【组词】: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 顺便,就着。【组词】:随带。随手关门。(4) 像。【例句】:他长得随他父亲。(5) 姓。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fù,(1) 另外加上,随带着。【组词】: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2) 同意,赞同。【组词】:随声附和。附议。(3) 捎带。【例句】:“一男附书至”。(4) 靠近。【组词】:附近。附耳低言。(5) 依从。【组词】: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基本含义

指人随着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随声附和的意思

随声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

1. 谓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朝中百官俱怕戴的权势,也随声附和。——《祖冲之》
尤可怪者,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

[echo what others say; chime in with others;]

随声附和 引证解释

⒈ 谓自己无主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宋 魏了翁 《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人至於忠忱体国,真实任事,则图惟国事之济,言虑所终,事惟其是,而岂肯随声附和,以侥倖万一乎!”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宫殿》:“世宗 既改大礼,恚羣臣力争,遂改郊改庙,一切变易从新,并改殿名,大臣随声附和,举朝皆震慴不敢言。”
鲁迅 《呐喊·端午节》:“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
亦作“随声趋和”。 宋 孔炜 《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詁,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国语词典

随声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

⒈ 自己没有主见,只能迎合他人的意见。

《文明小史·第五〇回》:「底下便哄然叫起好来。劳航芥虽是不懂,却要随声附和,把巴掌拍得一片声响。」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八回》:「众人也有随声附和的,说得薇园心中没了主意,究不知他是甚么,卖甚么药。」

吠影吠声 人云亦云 耳软心活

独持异议 各持己见


随声附和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各持己见释义: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随声附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释义:吠:狗叫;形:影子。 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 2.
      从声释义:⒈谓随声附和。 ⒉古代指五音中的宫、商、角三声。
    • 3.
      以水济水释义: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4.
      众犬吠声释义:比喻随声附和。
    • 5.
      依阿无心释义: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 6.
      吃屁释义:亦作“喫屁”。比喻随声附和。
    • 7.
      吠声释义:⒈指狗叫声。⒉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 8.
      吠影吠声释义:也说吠形 吠声。一条狗看见人影叫起来,许多狗也随声跟着叫。比喻不明真相,跟在人后随声附和。汉王符《潜 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9.
      喁喁释义:⒈形容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⒉随声附和。⒊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喁喁私语。
    • 10.
      声影释义:语本 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以“吠形吠声”比喻不察真伪,随声附和。形,或作“影”。故以“声影”谓没有根据的谣传。
    • 11.
      媕婀释义: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样子。
    • 12.
      寄论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 13.
      尾巴释义:⒈鸟、兽、虫、鱼等动物的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等。 ⒉某些物体的尾部:飞机尾巴。彗星尾巴。⒊指事物的残留部分:彻底平反冤案,不要留尾巴。⒋指跟踪或尾随在后面的人:甩掉尾巴。⒌指没有主见、完全随声附和的人。
    • 14.
      此唱彼和释义: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15.
      移商换羽释义:⒈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⒉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⒊比喻随声附和。
    • 16.
      衆犬吠声释义:喻随声附和。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 17.
      趋和释义:随声附和。《汉书·郑当时传》:“当时 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新唐书·李德裕传》:“始议用兵,中外交章固争,皆曰:‘悟 功高,不可絶其嗣。又 从諫 畜兵十万,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亦媕婀趋和。”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王文韶 是 汉 尚书中新近十分得宠的人,因为他善于‘趋和承意’,僚属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琉璃蛋’。”
    • 18.
      迎风簸簸箕释义:比喻随声附和。
    • 19.
      附上释义:⒈对君上随声附和。⒉书信用语。附带奉上。
    • 20.
      附和释义:不加辨别地跟着别 人说或做:随声附和。和(hè)。

随声附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释义:吠:狗叫;形:影子。 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 2.
      从声释义:⒈谓随声附和。 ⒉古代指五音中的宫、商、角三声。
    • 3.
      以水济水释义: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4.
      众犬吠声释义:比喻随声附和。
    • 5.
      依阿无心释义: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 6.
      吃屁释义:亦作“喫屁”。比喻随声附和。
    • 7.
      吠声释义:⒈指狗叫声。⒉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 8.
      吠影吠声释义:也说吠形 吠声。一条狗看见人影叫起来,许多狗也随声跟着叫。比喻不明真相,跟在人后随声附和。汉王符《潜 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9.
      喁喁释义:⒈形容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⒉随声附和。⒊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喁喁私语。
    • 10.
      声影释义:语本 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以“吠形吠声”比喻不察真伪,随声附和。形,或作“影”。故以“声影”谓没有根据的谣传。
    • 11.
      媕婀释义: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样子。
    • 12.
      寄论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 13.
      尾巴释义:⒈鸟、兽、虫、鱼等动物的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等。 ⒉某些物体的尾部:飞机尾巴。彗星尾巴。⒊指事物的残留部分:彻底平反冤案,不要留尾巴。⒋指跟踪或尾随在后面的人:甩掉尾巴。⒌指没有主见、完全随声附和的人。
    • 14.
      此唱彼和释义: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15.
      移商换羽释义:⒈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⒉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⒊比喻随声附和。
    • 16.
      衆犬吠声释义:喻随声附和。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 17.
      趋和释义:随声附和。《汉书·郑当时传》:“当时 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新唐书·李德裕传》:“始议用兵,中外交章固争,皆曰:‘悟 功高,不可絶其嗣。又 从諫 畜兵十万,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亦媕婀趋和。”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王文韶 是 汉 尚书中新近十分得宠的人,因为他善于‘趋和承意’,僚属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琉璃蛋’。”
    • 18.
      迎风簸簸箕释义:比喻随声附和。
    • 19.
      附上释义:⒈对君上随声附和。⒉书信用语。附带奉上。
    • 20.
      附和释义:不加辨别地跟着别 人说或做:随声附和。和(hè)。

随声附和造句

1.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2.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听到有人随声附和自己的意见,他不免自鸣得意起来。

4.假如凯尔同意,核心会议的多数人会随声附和

5.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6.听别人随声附和几句,她就真的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

7.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不着随声附和

8.他的父亲即使与威洛比看法相同,也不愿意随声附和他。

9.肉菜价格飞涨,一直不能回落,泡面价格也随声附和

10.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11.我们公司向来是经理发言之后,与会者无不随声附和

12.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13.面对奄奄一息的小动物,无动于衷或随声附和,有人说都无可厚非。

14.他没有主见,只是随声附和他父亲的意见。

15.总经理提议减薪,他的秘书立即随声附和

16.枪击的抱怨和尖锐的响声在附近随声附和

17.面对中国足球的无奈,许多中国球迷喊“打”,很多媒体也“随声附和”。

18.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意见,不宜随声附和,做个盲从者。

19.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20.一个兴高采烈的人在自吹自擂,大家也随声附和,以为他神通广大。

随声附和是什么意思 随声附和读音 怎么读 随声附和,拼音是suí shēng fù hè,随声附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随声附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