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国 [nèi lù guó]
1. 远离海洋、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四周与邻国土地毗连的国家。如亚洲的蒙古、非洲的乌干达等国。
内陆国 引证解释
⒈ 远离海洋、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四周与邻国土地毗连的国家。如 亚洲 的 蒙古、非洲 的 乌干达 等国。
国语词典
内陆国 [nèi lù guó]
⒈ 四周与邻国土地毗连,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的国家。如亚洲的寮国,非洲的乌干达等。西元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条约规定:内陆国家享有自由通过海洋之权。
内陆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卢森堡释义:⒈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后移居德国,参加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参加创立斯巴达克同盟。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反对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变,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次年1月被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府杀害。⒉西欧内陆国。面积2586平方千米。人口4066万(1995年)。首都卢森堡。境内多丘陵,经济发达。钢铁工业和金融业为两大经济支柱。
- 2.
哈萨克斯坦释义:中亚国家。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27173万平方千米。人口1700万(1995年),民族众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为丘陵,北部、西部分别为平原、低地,东、东南边缘为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矿物种类多且储量大。有色金属工业和煤炭工业发达。盛产小麦和羊毛。
- 3.
土库曼斯坦释义:中亚内陆国。面积4881万平方千米。人口456万(1996年)。首都阿什哈巴德。全境80%为沙漠。农田全靠灌溉,主要产棉花。畜牧业为主要经济部门之一。
- 4.
塔吉克斯坦释义:中亚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1431万平方千米。人口588万(1995年)。首都杜尚别。境内十分之九为山地,一半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种植长绒棉为主。养羊业较重要。纺织、矿冶业较发达。
- 5.
奥地利释义:中欧内陆国。面积839万平方千米。人口8039万(1994年)。首都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境内,多瑙河流经东北部。气候由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经济发达。工业部门多。农林牧业并重。旅游业兴旺。
- 6.
巴拉圭释义:南美洲中南部内陆国。面积4068万平方千米。人口483万(1995年)。首都亚松森。绝大部分为平原。气候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经济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主产棉花、大豆等。
- 7.
摩尔多瓦释义:东欧内陆国。面积337万平方千米。人口4354万(1993年)。首都基希讷乌。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间。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以葡萄等果树种植和食品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8.
玻利维亚释义:南美洲中部内陆国。面积10986万平方千米。人口741万(1995年)。法定首都苏克雷,政府所在地拉巴斯。西部为安第斯山区,中部为谷地,东部为平原低地。地处热带,气候差异大。矿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锡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 9.
白俄罗斯释义:东欧内陆国。 面积2076万平方千米。人口103131万(1995年)。首都明斯克。大部分为平原,地势低平,沼泽、泥炭地广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工农业均较发达。工业以机械制造为主。农畜产品以牛奶、肉类、亚麻最重要。
- 10.
蒙古释义:⒈蒙古(měng-):⒉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⒊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 11.
阿塞拜疆释义:⒈西亚内陆国。 在外高加索地区。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713万(1990年)。首都巴库。全境一半以上为山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⒉正式名称阿塞拜疆共和国。⒊阿塞拜疆国旗西亚国家。面积:86,600平方千米。人口:约8,105,000(2001)。首都:巴库。阿塞拜疆人具有突厥血统,最早可追溯至11世纪塞尔柱人的移民,带来更进一步的种族混合,包括伊朗人;俄罗斯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语言:阿塞拜疆语(官方语言)和俄语。宗教: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东正教。货币:马纳特。多种不同的地貌是该国的特征,40
- 12.
阿富汗释义: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1769多万(1993年)。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