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萧索 萧索的意思
xiāosuǒ

萧索

简体萧索
繁体蕭索
拼音xiāo suǒ
注音ㄒㄧㄠ ㄙ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āo,(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组词】: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3) 〔萧萧〕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suǒ,(1) 大绳子或大链子。【组词】: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2) 搜寻,寻求。【组词】:索引。思索。搜索。探索。(3) 讨取,要。【组词】:索还。索求。索取。勒索。(4) 尽,毫无。【组词】:索然无味。(5) 单独。【组词】:离群索居。(6) 姓。

基本含义

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萧索的意思

萧索 [xiāo suǒ]

1. 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bleak and chilly; desolate;]

萧索 引证解释

⒈ 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⒉ 疏散;稀少。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
《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⒊ 淡漠。

《魏书·崔道固传》:“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⒋ 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⒌ 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国语词典

萧索 [xiāo suǒ]

⒈ 云气飘流往来的样子。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⒉ 冷落衰颓的样子。

《文选·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唐·陈鸿《长恨传》:「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萧条

繁荣

⒊ 衰败、不景气。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家道萧索,衣食不足。」
《红楼梦·第七八回》:「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萧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冷落释义:⒈不热闹:门庭冷落。过去这里很冷落,现在变得很热闹了。⒉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别冷落了他。受到冷落。
    • 2.
      荒凉释义:人烟少;冷清:一片荒凉。
    • 3.
      萧条释义:⒈寂寞冷落,毫无生气:百业萧条。荒山老树,景象十分萧条。⒉资本主义社会中紧接着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低落,商业萎缩。
    • 4.
      萧瑟释义:⒈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萧瑟。⒉形容冷落;凄凉:门庭萧瑟。

萧索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繁荣释义:⒈(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昌盛:经济繁荣。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⒉使繁荣:繁荣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萧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秋释义:⒈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⒉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⒊九年。汉 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 刘禹锡《
    • 2.
      兴味萧然释义:兴味:兴趣;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没有一点兴趣。
    • 3.
      凄凛释义:⒈凄清寒冷。《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晋 湛方生《秋夜赋》:“气入肌以凄凛,风洒林而萧索。”明 方孝孺《菊趣轩记》:“菊之为物,扬英发秀於风霜凄凛之际,有类乎盛德之士。”⒉寒冷。宋 苏轼《秋怀》诗之一:“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⒊寂寞冷落。明 方孝孺《题李白对月饮图》诗:“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清 钱谦益《饮酒》诗之七:“况乃官又罢,颂繫受凄凛。已矣归去来,无为叹苒荏。”
    • 4.
      卿云释义:⒈即庆云。 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清 赵翼《养疾未愈书感》诗:“岁晚沧江几回首,卿云五色丽高旻。”⒉歌名。传说 虞舜 将禅位给 禹 时和百官一起唱的歌。《尚书大传》卷二:“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日月光华,旦復旦兮。’”郑玄 注:“卿,当为‘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 5.
      寒杵释义: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 6.
      寥索释义:犹萧索。不热闹;冷落。
    • 7.
      幡胜释义:即彩胜。 用金银箔罗彩制成,为欢庆春日来临,用作装饰或馈赠之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春幡》:“《后汉书》曰: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綵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鏤金银或繒绢为之,戴於首。亦因此相承设之。或於岁旦刻青繒为小幡样,重累凡十餘,相连缀以簪之。此亦 汉 之遗事也。俗间因又曰‘年幡’,此亦其误也。”宋 苏轼《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萧索东风两鬢华,年年幡胜翦宫花。”《宋史·真宗纪二》:“詔宫苑、皇亲、臣庶第宅。饰以五綵,及用罗製幡胜、繒帛为假花者,并禁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
    • 8.
      棘人释义:《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劳心慱慱兮。”郑玄 笺:“急於哀慼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明 孙仁孺《东郭记·遍国中》:“素冠聊拟棘人欒,萧索西风墓木盘。”清 周亮工《清明闻同人各有饮所风雨荒园悽然有感》诗:“燧火偏迷羈旅路,清明独上棘人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如果老头子不死,他又何尝有甚父丧大故向人借钱?又何故好好的自称棘人?”
    • 9.
      浣花草堂释义:即 杜甫草堂。位于 成都市 浣花溪 畔,故名。唐 杜甫《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成都 乱罢气萧索,浣花草堂 亦何有。”
    • 10.
      消杀释义:⒈萧森,萧索。 ⒉消除;抵消。
    • 11.
      烽候释义:⒈亦作“烽堠”。烽火台。《东观汉记·郭伋传》:“伋 知 卢芳 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嶇。”《明史·刘荣传》:“请於 金线岛 西北 望海堝 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⒉指战火。清 高其倬《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三吴 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 12.
      狎兴释义:狎游的兴致。 宋 柳永《少年游》词之一:“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 13.
      疏芜释义:⒈亦作“疎芜”。萧索荒芜。⒉指稀疏散乱。⒊浅陋芜杂。⒋废弛。
    • 14.
      瘁索释义:犹萧索;萧瑟。
    • 15.
      索寞释义:⒈颓丧消沉:神情索寞。⒉寂寞萧索:山上杂草丛生,异常索寞。
    • 16.
      索莫释义:⒈亦作“索漠”。 亦作“索寞”。荒凉萧索貌。⒉寂寞无聊;失意消沉。⒊冷落淡漠貌。⒋空乏穷尽貌。
    • 17.
      荆高释义:荆轲 和 高渐离 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清 钱谦益《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 椒举 之班荆,绕朝 之赠策,荆 高 燕 市之饮泣……輒为引觴击节,曳袖起舞。”清 陈维崧《贺新郎·题沙介臣词》词:“索米 长安 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 河朔。荆 高 辈,未萧索。”
    • 18.
      萧索释义:缺乏生机;不热闹:荒村萧索。 萧索的晚秋景象。
    • 19.
      萧飒释义:萧条冷落;萧索。
    • 20.
      落叶无痕释义:用来形容自然界的景色,秋日叶落,落地无痕,是微带萧索的寂静。 它可以作为一种意象,表现作客。

萧索(xiaos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萧索是什么意思 萧索读音 怎么读 萧索,拼音是xiāo suǒ,萧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萧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