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鄙 [xī bǐ]
1. 西方的边邑。
3. 西面边境。
西鄙 引证解释
⒈ 西方的边邑。
引《春秋·庄公十九年》:“冬, 齐 人、 宋 人、 陈 人伐我西鄙。”
杜预 注:“鄙,边邑。”
《北史·齐纪下·幼主》:“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鼓譟陵之,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
⒉ 西面边境。
引《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 羣臣劝即尊号, 权 不许”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往年孤以 玄德 方向西鄙,故先命 陆逊 选众以待之。”
宋 欧阳修 《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窃谓既甘心於西鄙,必得志於东藩。”
西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侦者释义:侦探敌情的人。《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二年》:“汉 主 巖 用术者言,游於 梅口镇 避灾。其地近 闽 之西鄙,闽 将 王延美 将兵袭之,未至数十里,侦者告之,巖 遁逃仅免。”王闿运《储玟躬传》:“未至,侦者言寇数千已破县纵掠,势甚盛,未可敌也。”
- 2.
写筑释义:谓依样仿造建筑。《北齐书·幼主纪》:“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攻之,鼓噪凌之,亲率内参拒鬭。”《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写筑者,写诸城之形而筑以象之。”
- 3.
北鄙释义:北方边境地区。《左传·隐公元年》:“既而 大叔 命西鄙、北鄙贰於己。”杜预 注:“鄙,郑 边邑。”唐 贾岛《酬厉玄》诗:“我来从北鄙,子省涉 西陵。”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契丹 自 晋 天福 以来,践有 幽 蓟,北鄙之警,略无寧岁。”
- 4.
油幕释义:亦作“油幙”。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唐 司空曙《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油幕》:“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唐 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宋 陆游《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 5.
西鄙释义:⒈西方的边邑。《春秋·庄公十九年》:“冬,齐 人、宋 人、陈 人伐我西鄙。”杜预 注:“鄙,边邑。”《北史·齐纪下·幼主》:“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鼓譟陵之,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⒉西面边境。《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 羣臣劝即尊号,权 不许”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往年孤以 玄德 方向西鄙,故先命 陆逊 选众以待之。”宋 欧阳修《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明 梁辰鱼《浣纱记·谈义》:“窃谓既甘
- 6.
鄂端释义:蒙古语。意为星宿。亦译为大敦。《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达实 ﹞言 河 出 吐蕃朵甘思 西鄙,有泉百餘泓……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 鄂端诺尔。鄂端,译言星宿也。”
- 7.
销殄释义:消灭。唐 韩愈《论今年权停选举状》:“清闲之餘,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旱灾。”宋 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四状》:“所乞且在本任者,非敢自谓必能销殄凶寇,以安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