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平 [hé píng]
1. 河患平复。多特指黄河水患而言。
河平 引证解释
⒈ 河患平复。多特指 黄河 水患而言。 《宋史·儒林传二·胡旦》:“河 决 韩村,寻復塞。
引旦 献《河平颂》。”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治 河 河 平而费止,治漕漕在而费无终穷。”
河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平原释义:位于东北 地区,主要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一般海拔 200米以下。土质肥沃,是中国重要农业区之一。
- 2.
关中释义:⒈指陕西省关中平原(也叫渭 河平原或关中盆地)。 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东西长约300千米,号称八百里 秦川。以土地肥沃,农产富饶著名。⒉古地区名。指函谷关以西、陇关以东的地区。指函谷关以西 战国末秦国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但一般说法不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指今 陕西地区。
- 3.
关中平原释义:又称“渭河平原”。在陕西中部,秦岭以北,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原为地堑,经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中国重要农业区,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 4.
典属国释义:官名,秦始置。 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西汉沿之,秩二千石。属官有九译令。元狩三年(前120)设五属国以处内附匈奴,又置属国都尉、丞、侯、千人,皆隶典属国。河平元年(前28)并入大鸿胪。后北魏亦曾置。
- 5.
南亚次大陆释义:也叫印巴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面积约 410 万平方公里。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为高山区域,中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为德干高原。人口近 8 亿,使用 200 余种语言。次大陆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 6.
太阳黑子释义:简称黑子。 太阳光球上出现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光球低,和光球相比成为暗淡的黑点。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变化周期约为11年。大黑子和黑子群出现时,地球上往往发生磁暴和电离层扰乱现象。《汉书·五行志》上载有中国在公元前28年(西汉河平元年)发现太阳黑子,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 7.
安昌释义:⒈安定昌盛。汉 焦赣《易林·大有之蛊》:“与福上天,天下安昌。”宋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无常安之家,无常治之民,得贤则安昌,失贤则危亡,自古迄今,未有不然者也。”⒉指 汉 安昌侯 张禹。《汉书·张禹传》:“河平 四年代 王商 为丞相,封 安昌侯 …… 禹 性习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穰侯 之富,安昌 之泰,则有僭上洿浊之累。”宋 刘克庄《沁园春》词:“富有图书,贫无釵泽,不似 安昌 列后堂。”
- 8.
应条释义:⒈谓所犯合乎禁令。《汉书·翟方进传》:“河平 中,方进 转为博士。数年,迁 朔方 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輒举,甚有威名。”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九:“苏舆 曰:应条谓应科条,吏有无状如科条所禁者,察出輒举奏也…… 树达 按:条谓詔条,所谓六条者也。”⒉蛴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 9.
捕击释义:犹捕杀。《汉书·游侠传·万章》:“河平 中,王尊 为 京兆 尹,捕击豪侠,杀 章 及箭 张回、酒市 赵君都、贾子光。”《后汉书·王霸传》:“璽书拜 霸 上谷 太守,领屯兵如故,捕击胡虏,无拘郡界。”
- 10.
榆皮释义:榆树皮。可食,可入药。《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 11.
泰国释义: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中部。旧名暹罗。面积5140万平方千米。人口6040万(1995年)。首都曼谷。中部有湄南河平原,余为山地和低缓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有采矿、炼油、纺织等部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旅游业发达。
- 12.
砥节释义: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明 文徵明《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 13.
蓝田释义:陕西省西安市辖的县。位于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万。为蓝田猿人骨化石发现地。
- 14.
西安市释义:古称长安。陕西省会。位于渭河平原中部。人口226万(1997年)。陇海铁路经此,是中国西北联系内地各省的交通枢纽。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以机械制造、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为中国古都之一,名胜古迹很多,其中以碑林、大雁塔、半坡遗址、华清池、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最为著名。
- 15.
铜川市释义:在陕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北部,咸铜铁路通此。1958年设市。人口428万(1995年)。盛产煤炭。有煤炭、陶瓷、水泥、机械、化学等工业。为陕西省重要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