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急 [jǐng jí]
1. 危急。
警急 引证解释
⒈ 危急。
引《六韬·绝道》:“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衝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於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
唐 杜甫 《夕烽》诗:“照 秦 通警急,过 陇 自艰难。”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目下边报警急,若要打仗,我们是不去的。”
警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烽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陈子龙《出自蓟州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清 鲍鉁《范文贞公祠》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康有为《登万里长城》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王国维《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 2.
传载释义:记载流传。唐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宋 叶适《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会约和坚定,无他警急,所谓疆圉大事,不过专对宴贿之间,故君之可传载者止於如此。”
- 3.
即目释义:⒈眼前所见。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隋 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⒉目前;现在。宋 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 4.
开斥释义:扩充,开拓。 语本《汉书·地理志下》:“武帝 攘却 胡 越,开地斥境。”宋 陆游《蜡弹省札》:“遇一国有警急,诸国迭相救援。如开斥生地,俘获金宝,并就赐本国。”
- 5.
晏开之警释义: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 6.
烽子释义: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唐 戎昱《塞上曲》之二:“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行六十里,夜至 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胡三省 注:“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警急而举烽者也。”
- 7.
马铺释义:⒈见“马铺”。 ⒉亦作“马舖”。驿站。《通典·兵五》:“马铺:每铺相去三十里,於要路山谷间,牧马两匹与游奕计会,有事警急,烟尘入境,即奕驰报探。”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 刘元崈 ﹞ 宣和 末亲於畿北马铺中,见无名子题诗云:‘花已栽成愁叹本,石仍砌出乱亡基。’”宋 许景衡 有《龙华马舖怀卢行之去年邂逅》诗。⒊指驿站以马传递文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马铺以昼夜行四百里,急脚递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