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骑 [wǔ qí]
1. 勇武的骑卒。指汉·司马相如。
武骑 引证解释
⒈ 勇武的骑卒。
引《六韬·武骑士》:“壮健捷疾,超絶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絶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
汉 扬雄 《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獠徒云布,武骑雾散。”
⒉ 指 汉 司马相如。汉景帝 时 相如 曾为武骑常侍,因以“武骑”称之。
引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六:“无因同 武骑,归守 灞陵园。”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武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武释义: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 2.
借一释义:与敌人作最后的决战。《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餘烬,背城借一。”杜预 注:“欲於城下,復借一战。”《梁书·武帝纪上》:“羣竖猖狂,志在借一;豕突 淮 涘,武骑如云。”
- 3.
捷疾释义:敏捷,迅速。《六韬·武骑士》:“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絶伦等。”《史记·殷本纪》:“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下:“﹝ 张融 诗﹞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宋 洪迈《夷坚乙志·潞府鬼》:“既以弓矢入,众各负壁坐。少焉,一矢破屏纸而出,捷疾中的,不少偏。”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吾之治效,可三年而成,尤为捷疾也。”
- 4.
文勋释义:隋 唐 至 明 文武官员受勋者称勋官。 始于 北周 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至 唐 定制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凡十二转。
- 5.
游梁释义:⒈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以貲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説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説之,因病免,客游梁。”后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⒉指斗拱结构中的梁上之梁。详“游极”。
- 6.
游骑释义:⒈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骑:旧时读jì)。 《陈书·侯安都传》:“徐嗣徽、任约 等引 齐 寇入据 石头,游骑至于闕下。”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狄陷 岳阳,游骑至 平江。”《水浒传》第九二回:“只见 花荣 等五将,领游骑从西哨探过东来。”《花月痕》第四五回:“对面忽来一队游骑,车夫望风而遁,当头一个少年望着 碧桃,便跳下马抢了,飞鞭而去。”⒉武官名。《隋书·百官志下》:“吏部又别置……武骑、屯骑、驍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⒊指流动突袭的骑兵。《晋书·苟晞
- 7.
赀郎释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貲为郎,事 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谓因家富资财而被朝廷任为郎官。后即称出钱捐官的人为“貲郎”。貲,通“资”。
- 8.
青羌释义:⒈指东方。 《吕氏春秋·求人》:“禹 东至 榑木 之地,日出、九津、青羌 之野。”高诱 注:“青羌,东方之野也。”⒉古代西南地区 羌 族的一支。服饰尚青色,故称。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餘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鋭。”晋 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移 南中 劲卒 青羌 万餘家於 蜀。为五部。”唐 杜甫《秋风》诗之一:“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清 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青羌 十七种,驊騮饰文罽。”⒊指 青羌 人所居之地。宋 苏舜
- 9.
骁骑尉释义:武散官名。隋文帝时置。隋炀帝时罢。详见“武骑尉”。唐置勋官十二转,其四转为骁骑尉,当于正六品。宋、金沿置,元、明正五品。明文官别为修正庶尹。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