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侍 [mén shì]
1. 看守城门的官吏。
门侍 引证解释
⒈ 看守城门的官吏。
引《水经注·沔水》引 南朝 梁 刘之遴 《神异传》:“有老嫗闻之忧惧。旦,往窥城门;门侍欲缚之,嫗言其故。”
门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遇释义:⒈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 播 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宋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⒉信任重用。《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徐爰 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 元嘉 初,入侍左右,豫参顾问:既长於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 太祖 所任遇,大明之世,委寄尤重。”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⒊指际遇。唐 柳宗元《惩咎赋》:“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 2.
休裕释义:犹美道,美德。唐 权德舆《李公神道碑》:“脩身筮仕,动有休裕。”唐 李恽《五色卿云赋》:“叶千年之休裕,垂五色之氤氲。”明 颜志邦《<颜氏家训>序》:“粤我皇祖迈种德:在 齐 有 黄门侍郎公,在 唐 有 鲁国 常山公,在 宋 有 潭州 安抚公 文章节义,昭回於天壤,扬耿光而垂休裕,用大庇於我后人。”
- 3.
依刘释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后因以“依 刘”谓投靠有权势者。唐 赵嘏《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明 夏完淳《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短髮蒙茸愧 楚 囚。”清 黄景仁《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岂知今日尚依 刘。”
- 4.
入衔释义:指朝廷高级官员入宰相官衔。因宰相之职,权重位尊,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他名入衔。唐 白居易《重和元少尹》诗:“南宫起请无消息,朝散何时得入衔?”《新唐书·百官志一》:“自 高宗 已后,为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 张文瓘 以东臺侍郎同东西臺三品,‘同三品’入衔,自 文瓘 始。永淳 元年,以黄门侍郎 郭待举、兵部侍郎 岑长倩 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 待举 等始。自是以后,终 唐 之世不能改。”
- 5.
刺奸释义:督察奸吏。后为行使此种职责的官名。汉 王莽 始设,东汉、魏、晋 因之。其权限有别。《汉书·王莽传下》:“莽 大怒,免 常 官。置执法左右刺姦。选用能吏 侯霸 等分督六尉、六队,如 汉 刺史。”《后汉书·祭遵传》:“光武 乃貰之,以为刺姦将军。”《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将士逃尽,唯餘 慆 及五妾两黄门而已…… 超人 遣故车一乘,载送刺姦。”《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王贬 植(曹植)为 安乡侯,诛右刺姦掾 沛国 丁仪 及弟黄门侍郎 廙 并其男口,皆 植 之党也。”
- 6.
夕郎释义:亦称“夕拜”。黄门侍郎的别称。
- 7.
头龙释义:⒈指 东汉 荀俭 之子 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緄,靖,燾,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悦 字 仲豫,俭 之子也。俭 早卒。悦 年十二,能説《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閒,所见篇牘,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 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 乃託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 彧 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 曹操 府,迁黄门侍朗。”唐 黄滔《投翰长赵侍郎》诗:“贾氏 许频趋季虎,荀 家因敢謁头龙。”⒉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 8.
媒衒释义:谓求取进身。《魏书·逸士传·李谧》:“前 河南 尹黄门侍郎 甄琛 内赞近机,朝野倾目。于时亲识有求官者,答云:‘赵郡 李謐,耽学守道,不闷于时,常欲致言,但未有次耳。诸君何为轻自媒衒?’”唐 司空图《自诫》诗:“媒衒士所耻,慈俭道所尊。”《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近又闻监门卫长史 侯祥 等,明自媒衒,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
- 9.
小门下释义:南朝齐给事黄门侍郎的别称。
- 10.
小黄门释义:⒈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⒉泛指宦官。
- 11.
建策释义:出谋献策,制定策略。汉 班固《西都赋》:“奉春 建策,留侯 演成。”《后汉书·西南夷传·滇》:“诸夷反叛……太尉掾 巴郡 李顒 建策讨伐。”隋 李德林《<霸朝集>序》:“运筹建策,通幽达冥,从命者获安,违命者悉祸。”《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黄门侍郎 裴矩 知必将有乱,虽廝役皆厚遇之,又建策为驍果娶妇。”
- 12.
扶同释义:⒈符合;附和。《魏书·济南王匡传》:“於时议者,多云 芳 是,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隋书·经籍志二》:“﹝《纪年》﹞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刘悟 卒,从諫 求继,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明 王廷相《慎言·君子》:“郑兴、贾逵 以扶同显贵,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弃。”⒉伙同。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那告状人指陈实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明 刘若愚《<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
- 13.
探刺释义:⒈刺探,暗中侦察。 《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黄门侍郎 樊严 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宋 苏舜钦《论五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窥伺官寮,探刺旨意。”《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又令充部院诸掾吏,探刺机密。”⒉犹探索。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入馆之后,俛首探刺,唯恐一事有遗记,注者闕略,悉补足为完文。”
- 14.
摘句释义:摘录文章诗歌之句。《世说新语·言语》“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续晋阳秋》:“寧康 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僕射 谢安 侍坐,吏部尚书 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 谢石、吏部 袁宏 兼执经,中书郎 车胤、丹阳 尹 王混 摘句。”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 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於后,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 15.
枢密释义:⒈国家机密。唐 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 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⒉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洁 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 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 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 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⒊专称枢密院。宋 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
- 16.
百驷释义:四百匹马或四百辆车。 驷,计算马或车的单位;古代一车套四马,故称四马为驷,亦称一车为驷。《左传·宣公二年》:“宋 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駟,以赎 华元 於 郑。”《史记·滑稽列传》:“於是 齐威王 乃益齎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駟。”唐 李乂《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駸駸百駟驰,悯悯羣龙饯。”
- 17.
省审释义:仔细审阅。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駮正之。”《新唐书·卢钧传》:“迁给事中,有大詔令,必反覆省审,驳奏无私。”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自 熙寧 中分三省职事,故命令所出,必自中书……门下但掌省审封駮,尚书奉行而已。”
- 18.
童龀释义:⒈幼小;童年。 《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显 景 诸子年皆童齔,并为黄门侍郎。”《旧唐书·裴休传》:“休 志操坚正,童齔时,兄弟同学於济源别墅。”王闿运《郭新楷传》:“童齔颖异,数岁丧父,孤居 长沙。”⒉指小儿。《北史·韩麒麟传》:“假令一处弹筝、吹笛,缓舞长歌;一处严师苦训,诵诗讲礼,宣令童齔,任意所从。”《隋书·食货志》:“於是譎诡赋税,异端俱起,赋及童齔,算至船车。”
- 19.
籍甚释义:盛大;盛多。 《汉书·陆贾传》:“贾 以此游 汉 廷公卿间,名声籍甚。”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籍甚,《史记》作‘藉盛’,盖籍即藉,用白茅之藉,言声名得所藉而益盛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光昭诸侯,风流籍甚。”刘良 注:“籍甚,言多也。”《魏书·崔子元传》:“﹝ 崔子元 ﹞乃奏其父书,曰:‘臣亡考故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前将军、齐州 大中正 鸿 ……多识前载,博极羣书,史才富洽,号称籍甚。’”唐 皇甫冉《送荣别驾赴华州》诗:“还将海沂咏,籍甚 汉 公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
- 20.
给事黄门释义:官名。给事黄门侍郎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