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铜钹 铜钹的意思
tóng

铜钹

简体铜钹
繁体銅鈸
拼音tóng bó
注音ㄊㄨㄥˊ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组词】: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bó, ◎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铜钹的意思

铜钹 [tóng bó]

1. 亦作“铜拔”。

3. 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

铜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铜拔”。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作“铜拔”。

《隋书·音乐志下》:“天竺 者,起自 张重华 据有 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曇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
《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


国语词典

铜钹 [tóng bó]

⒈ 乐器名。形如圆盘的金属乐器,通常是将两片铜钹互击,亦可用鼓槌敲打一枚铜钹以发出声音,是乐队中主要的打击乐器。


铜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连厢释义:亦作“连相”。杂耍名。源于 金 代乐曲《连厢词》。表演时,除有琵琶笙笛及锣鼓等乐器外,常以四人各持竹杆,竹杆两头各嵌直径寸许的小铜钹,或制钱十馀枚,用以击节,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不断打出清脆的响声,故亦称“打连厢”。
    • 2.
      铃鼓释义:击奏膜鸣乐器。维吾尔族、朝鲜族乐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兽皮,周围嵌以五至七对小铜钹(bó)。演奏时,一手执鼓,一手拍击,间或摇动鼓身,振响小铜钹。多用于歌唱和舞蹈伴奏。
    • 3.
      铜盘释义:⒈亦作“铜槃”。 ⒉即铜钹。⒊指烛台。⒋见“铜盘重肉”。⒌銅槃: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即铜钹。
    • 4.
      镣铫释义:即铜钹。

铜钹(tong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铜钹是什么意思 铜钹读音 怎么读 铜钹,拼音是tóng bó,铜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铜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