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屏息 屏息的意思
bǐng

屏息

简体屏息
繁体
拼音bǐng xī
注音ㄅ一ㄥˇ ㄒ一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 píng bǐng,(1) 遮挡。【组词】:屏风。屏障。屏蔽。屏藩(“屏风”和“藩篱”,喻卫国的重臣)。屏翰(喻卫国的重臣)。(2) 字画的条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为一组。【组词】:画屏。四扇屏。(1) 除去,排除。【组词】:屏除。屏弃。屏斥。屏退。(2) 抑止(呼吸)。【组词】:屏气。屏息。屏声。

xī,(1) 呼吸时进出的气。【组词】: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2) 停止,歇。【组词】: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3) 繁殖,滋生。【组词】:休养生息。滋息。(4) 音信。【组词】:消息。信息。(5) 儿女。【组词】:子息。(6) 利钱。【例句】:息率(lǜ)。利息。月息。

基本含义

屏息指屏住呼吸,停止呼吸。形容人因紧张、害怕、震惊等而突然停止呼吸的状态。

屏息的意思

屏息 [bǐng xī]

1. 抑制住呼吸。形容注意力专注或恐惧。

屏息静听。屏息注视。

屏息 引证解释

⒈ 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

《列子·黄帝》:“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⒉ 指寂静无声。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⒊ 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洪进 屏息。”

⒋ 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⒌ 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


国语词典

屏息 [bǐng xī]

⒈ 抑止呼吸,止住声息。

唐·陈鸿〈长恨传〉:「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
《新五代史·卷三六·义儿传·李存进传》:「魏人屏息畏之。」


屏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停息释义:停止:雨一停息,大家立即赶路。
    • 2.
      屏气释义: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屏气凝神。他放轻脚步屏住气向病房走去。
    • 3.
      憋气释义:⒈由于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等原因而引起呼吸困难。⒉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真叫人憋气。

屏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顺释义:⒈忠信而顺从。⒉谓诚信不欺,顺应物理。语出《易·繫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后汉书·袁术传论》:“天命符验,可得而见,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归於信顺乎!”唐柳宗元《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洁,先赖而后力,欺诬屏息,信顺休洽,吾以是诚告焉。”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今二圣躬信顺以先天下,而用司马公以致天下士,应是三德矣。”⒊真实而通达。
    • 2.
      喘不过气来释义:由于恐惧、不安、极度兴奋,畏惧或其他强烈的情绪使人屏息或透不过气来。
    • 3.
      宇下释义:⒈比喻在他人庇覆之下或治下。 《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 晋,未敢携贰;况 衞 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太尉 少为 王眉子 所知,庾 过 江,叹 王 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然某独以区区之质,保在逆旅,适当宇下,屏息退处,终未能伏謁麾棨。”清 黄宗羲《与康明府书》:“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⒉屋内,家中。唐 沉亚之《异梦录》:“凤 大説曰:‘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焉有自
    • 4.
      屏息释义:暂时抑制呼吸。 形容不出声音,精神集中:屏息静听。
    • 5.
      屏窒释义:屏息;有意地闭住气。
    • 6.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7.
      惵息释义:谓因恐惧而屏息。
    • 8.
      慑息释义:因恐惧而屏息。《周书·萧詧传》:“魏 人慑息,未敢送死。”《南史·恩幸传·茹法珍》:“奄人 王寳孙 年十三四,号为 倀子,最有宠,参预朝政……乃至骑马入殿,詆訶天子。公卿见之,莫不慑息。”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杨允绳》:“一郡佐峻行敲朴,适公过,闻号呼声,立假其榜,紿云:‘将以惩奴辈不当意者。’佐为慑息。”
    • 9.
      慑气释义:⒈丧气。《陈书·高祖纪上》:“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⒉因恐惧而屏息。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 10.
      慴息释义:因恐惧而屏息。
    • 11.
      拄喙释义:犹屏息。
    • 12.
      束肩敛息释义:缩肩屏息。 形容恭顺的样子。
    • 13.
      竦息释义:谓因恐惧而屏息。 《汉书·叙传上》:“定襄 闻 伯 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三国 魏 曹植《陈审举表》:“臣诚竦息,不遑寧处。”《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恪 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明 归有光《怀竹说》:“竦息顾虑,择地而蹈,将不能以一日自安。”
    • 14.
      粗安释义:⒈大致安定;大致安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由是盗贼屏息,人情粗安。”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宜先设法使地方粗安,方可实行选举之法。”⒉谓疾病基本痊愈。《再生缘》第六三回:“叨福庇,得粗安,贱恙如今算是痊。”
    • 15.
      累气释义:⒈犹屏息。⒉谓文句呆滞不流畅。
    • 16.
      裕然释义:⒈丰足有馀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今盗贼屏息,道路已通,若以此试復还礼部,不过括诸漕司所费输之行在,则必裕然有餘矣。”⒉自足貌。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推其所由,惟不汲汲於进而志在於退,是以能安於去就爱憎之际,每裕然而有餘也。”明 何景明《怀远将军信阳卫指挥同知袁公合葬墓志铭》:“已奏功,同部多与得显秩者,而公益裕然,终其身无有怨也。”
    • 17.
      詟息释义:畏惧而屏息。
    • 18.
      谛听释义:仔细地听:屏息谛听。
    • 19.
      蹑足屏息释义: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 20.
      迸息释义:犹屏息。迸,通“屏”。

屏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顺释义:⒈忠信而顺从。⒉谓诚信不欺,顺应物理。语出《易·繫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后汉书·袁术传论》:“天命符验,可得而见,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归於信顺乎!”唐柳宗元《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洁,先赖而后力,欺诬屏息,信顺休洽,吾以是诚告焉。”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今二圣躬信顺以先天下,而用司马公以致天下士,应是三德矣。”⒊真实而通达。
    • 2.
      喘不过气来释义:由于恐惧、不安、极度兴奋,畏惧或其他强烈的情绪使人屏息或透不过气来。
    • 3.
      宇下释义:⒈比喻在他人庇覆之下或治下。 《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 晋,未敢携贰;况 衞 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太尉 少为 王眉子 所知,庾 过 江,叹 王 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然某独以区区之质,保在逆旅,适当宇下,屏息退处,终未能伏謁麾棨。”清 黄宗羲《与康明府书》:“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⒉屋内,家中。唐 沉亚之《异梦录》:“凤 大説曰:‘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焉有自
    • 4.
      屏息释义:暂时抑制呼吸。 形容不出声音,精神集中:屏息静听。
    • 5.
      屏窒释义:屏息;有意地闭住气。
    • 6.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7.
      惵息释义:谓因恐惧而屏息。
    • 8.
      慑息释义:因恐惧而屏息。《周书·萧詧传》:“魏 人慑息,未敢送死。”《南史·恩幸传·茹法珍》:“奄人 王寳孙 年十三四,号为 倀子,最有宠,参预朝政……乃至骑马入殿,詆訶天子。公卿见之,莫不慑息。”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杨允绳》:“一郡佐峻行敲朴,适公过,闻号呼声,立假其榜,紿云:‘将以惩奴辈不当意者。’佐为慑息。”
    • 9.
      慑气释义:⒈丧气。《陈书·高祖纪上》:“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⒉因恐惧而屏息。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 10.
      慴息释义:因恐惧而屏息。
    • 11.
      拄喙释义:犹屏息。
    • 12.
      束肩敛息释义:缩肩屏息。 形容恭顺的样子。
    • 13.
      竦息释义:谓因恐惧而屏息。 《汉书·叙传上》:“定襄 闻 伯 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三国 魏 曹植《陈审举表》:“臣诚竦息,不遑寧处。”《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恪 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明 归有光《怀竹说》:“竦息顾虑,择地而蹈,将不能以一日自安。”
    • 14.
      粗安释义:⒈大致安定;大致安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由是盗贼屏息,人情粗安。”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宜先设法使地方粗安,方可实行选举之法。”⒉谓疾病基本痊愈。《再生缘》第六三回:“叨福庇,得粗安,贱恙如今算是痊。”
    • 15.
      累气释义:⒈犹屏息。⒉谓文句呆滞不流畅。
    • 16.
      裕然释义:⒈丰足有馀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今盗贼屏息,道路已通,若以此试復还礼部,不过括诸漕司所费输之行在,则必裕然有餘矣。”⒉自足貌。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推其所由,惟不汲汲於进而志在於退,是以能安於去就爱憎之际,每裕然而有餘也。”明 何景明《怀远将军信阳卫指挥同知袁公合葬墓志铭》:“已奏功,同部多与得显秩者,而公益裕然,终其身无有怨也。”
    • 17.
      詟息释义:畏惧而屏息。
    • 18.
      谛听释义:仔细地听:屏息谛听。
    • 19.
      蹑足屏息释义: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 20.
      迸息释义:犹屏息。迸,通“屏”。

屏息造句

1.小花猫趴在墙角,屏息凝视,等着老鼠出洞。

2.樱花盛开,满树烂漫,薄薄的阳光,斜射在翩翩静美的粉红与素白的浪漫中,大片大片的花瓣织成一场让人屏息流连的樱花雨。

3.潜伏的勇士们屏息着等待冲锋号令。

4.夜幕下,侦察员屏息凝神,观察敌军的动静。

5.他是班上的小小书法家,看他又在屏息凝神的练书法了。

6.考试了,大家都屏息凝神的答题,生怕出现了丁点的错误。

7.小猫轻轻地走向老鼠洞,然后屏息凝神地等待着。

8.屏息凝神的听着老师的数学课,这样我就可以得到知识了。

9.学生们都屏息凝神,专心听老师讲课。

10.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是很硬朗,还加入了社区创办的老年大学。看,他正屏息凝神地练着太极拳呢!

11.请你屏息静听,然后再热烈地为我喝采。

12.水手屏息潜入了深水。

13.我走过一棵开花的树,惊讶与屏息这生命的美丽。

14.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

15.一阵风吹过,黑衣人陡然抬手。众人立时全身戒备,屏息地盯着黑衣人。

16.英雄的报告真生动,同学们都屏息静听,会场里鸦雀无声。

屏息(pingx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屏息是什么意思 屏息读音 怎么读 屏息,拼音是bǐng xī,屏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屏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