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云阳 云阳的意思
yúnyáng

云阳

简体云阳
繁体雲陽
拼音yún yáng
注音ㄩㄣˊ ㄧ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n,(1) 说话,引文。【组词】: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例句】: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组词】:行云流水。云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例句】: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

yáng,(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例句】: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组词】: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例句】: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组词】:阳春。(6) 外露的,明显的。【组词】:阳沟。阳奉阴违。(7) 凸出的。【组词】:阳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例句】: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9) 带正电的。【组词】:阳极。阳电。阳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组词】:阳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基本含义

指云彩在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象,比喻事物美好、光明。

云阳的意思

云阳 [yún yáng]

1. 《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 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 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 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汉时改县,属左冯翊。

5. 树精。

7. 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后因以“云阳”指称隶字。

云阳 引证解释

⒈ 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 使 秦,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非 死 云阳。”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李斯 相 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 云阳 内。”
明 许三阶 《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

⒉ 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楚王 乃登 云阳之臺。”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云梦 中 高唐之臺 宋玉 所赋者,言其高出云之阳。”
唐 李白 《代寄情楚辞体》:“云阳 一去,以远隔 巫山 緑水之沉沉。”
王琦 注:“诗意正暗用《高唐赋》中神女事,知 云阳 乃 阳云 之误为无疑也。”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词:“云阳臺 下,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⒊ 古县名。指今 江苏省 丹阳市。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
李善 注引《越绝书》:“曲阿 为 云阳县。”
唐 李白 《丁都护歌》:“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王琦 注:“《元和郡县志》:江南道 润州 丹阳县,本旧 云阳县。秦 时……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 曲阿。”
宋 陆游 《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悠悠 阳羡路,渺渺 云阳 川。”

⒋ 古县名。故地即 秦 云阳邑。汉 时改县,属 左冯翊。

《文选·潘岳<西征赋>》:“面 终南 而背 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
李善 注:“《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⒌ 树精。

晋 葛洪 《抱朴子·登陟》:“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

⒍ 秦 程邈 因罪而囚 云阳 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 始皇 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后因以“云阳”指称隶字。参阅《晋书·卫恒传》。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爰洎中叶,捨烦从省;渐失 潁川 之言,竟逐云阳之字。”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云阳八体又瓜剖,至使 汉 童讹尉律。”


国语词典

云阳 [yún yáng]

⒈ 小说戏曲中称行刑的场所。

唐·胡曾〈咏史诗·上蔡〉诗:「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云阳内,还报的这街冤负屈鬼。」

⒉ 传说为山中树精。

《抱朴子·内篇·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


云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物释义: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 注:“物犹事也。”《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明 宋濂《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艺是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而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
    • 2.
      不事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3.
      幺娘释义:⒈詈语。表示怨恨、愤怒等感情。么,这么。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到来日 云阳 闹市中,杀么娘七代先灵!”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椀大血疔疮。”⒉语气词。犹吧。《全元散曲·步步娇》:“独宿鸳幃甚情况,疾睡来么娘!百忙里铰甚么鞋儿样。”
    • 4.
      云阳释义:⒈《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 使 秦,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非 死 云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汉 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 相 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 云阳 内。”明 许三阶《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⒉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 5.
      从横释义:⒈亦作“从衡”。纵向和横向。南北曰纵,东西曰横。《墨子·备城门》:“以柴搏从横施之。”《仪礼·特牲馈食礼》“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汉 郑玄 注:“午割,从横割之。”南朝 宋 袁淑《效古》诗:“四面各千里,从横起严风。”明 何景明《泊云阳江头玩月》诗:“从横银汉迴,三五玉绳耿。”⒉交错纷乱貌。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巖嶇参差,从横相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於是得全。”宋 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其下清泉巧石、奇花异卉,从横布列。”明 刘基
    • 6.
      华山畿释义:乐府 吴 声歌曲名。相传 南朝 宋少帝 时,南徐 一士子,从 华山畿 往 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 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儂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儂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 7.
      吃剑贼释义:吃剑才。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我则駡你闹市 云阳 吃剑贼。”参见“吃剑才”。
    • 8.
      寿藤释义:生长年岁长久之藤。唐 元结《送谭山人归云阳序》:“近 峻公 有泉石老树,寿藤縈垂。”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门外三峯如削玉,古木寿藤,幽森清峭。”
    • 9.
      康坪乡释义:康坪乡位于奉节县西部,距县城53公里,东依朱衣镇三江村,南隔长江与安坪相望,西邻云阳县龙洞乡云奉村,北靠朱衣镇狮子村,六沟五梁,北高南低一面坡,海拔146—910米。
    • 10.
      朱方释义: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杜预 注:“朱方,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王餘祭 三年,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 改曰 丹徒。”南朝 宋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并序》:“南条 北固,朱方 旧里。”清 张一鸣《登金山》诗:“白下 朱方 频战伐,吴 头 楚 尾总
    • 11.
      浮烟释义:亦作“浮烟”。飘动的烟气或云雾。晋 左思《吴都赋》:“飞爓浮烟,载霞载阴。”唐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明 高启《赠醉樵》诗:“世间万事如浮烟,看棋何必逢神仙。”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余荣未光,弃若浮烟。”姚雪垠《长夜》五:“童年的生活想起空幻得像水上的浮烟。”
    • 12.
      漂溺释义:⒈冲没,淹没。《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唐 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诗:“百里次 云阳,閭阎问漂溺。”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二:“奔流未已坑穀平,折苇枯荷恣漂溺。”⒉指漂没溺死。清 袁枚《续新齐谐·温将军》:“是年 乍浦 潮灾,漂溺数千人。”
    • 13.
      演易台释义:⒈台名。 在今 河南省 汤阴县 北。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相里 汤阴县 北有 羑里城,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餘,北开一门,相传 文王 演《易》之所。”《清一统志·河南九》:“演易臺 在 汤阴县 北 羑里城,即 文王 演《易》处。本朝 乾隆 十五年圣驾巡幸 河南,经此,有御製《演易臺謁文王祠》诗勒石。”⒉台名。在今 四川省 云阳县 北。《清一统志·四川十三》:“演易臺 在 云阳县 北三十里地,名 向阳坪,宋 邵康节 於此注《易》,明 御史 卢雍 立石表之。”
    • 14.
      玉乳释义:⒈即石钟乳。宋 苏轼《凤咮砚铭》:“下集芝田啄琼玖,玉乳金沙发灵竇。”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稍后则 老君 巍然,鬚眉皓洁,皆玉乳所幻结。”⒉萝卜名。宋 陶穀《清异录·玉乳梦卜》:“王奭 善营度,子孙不许仕宦,每年止种火田玉乳萝卜、壶城马面菘,可致千緡。”⒊梨的一种。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梨》。⒋茶面上的白沫。宋 秦观《满庭芳·茶词》:“轻淘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甌圆。”⒌比喻莹澈的泉水。宋 欧阳修《圣节五方老人祝寿文·西方老人》:“漱流玉乳之泉,枕石 云阳 之洞。”元
    • 15.
      病僧劝患僧释义:谓同病相怜,互相慰藉。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也不是我病僧劝患僧,有一日押向 云阳 市上行……方纔道悔不当初。”
    • 16.
      直道释义:⒈古道路名。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8:“‘秦始皇 直道’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⒉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开直
    • 17.
      绦笼释义:丝带和笼子。亦比喻束缚人的事物。《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譬如养鹰,飢则附人,每闻风飊之起,常有陵霄之志,正宜谨其絛笼,其可解纵,任其所欲哉!”明 徐渭《十白赋·鹦鹉》:“奈此絛笼,将飞復坠。”明 无名氏《运甓记·手板击凤》:“今朝幸脱絛笼去,会看 云阳 树隼旟。”
    • 18.
      荐飨释义:祭献。《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新五代史·杂传十八·卢质》:“因其故壠,稍广其封,以时荐饗而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宜於太庙外别立新庙,奉安二后神主,同殿异室,岁时荐饗,用太庙仪。”
    • 19.
      解携释义:⒈亦作“解擕”。 分手;离别。唐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前蜀 韦庄《赠云阳县裴明府》诗:“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宋 范仲淹《送欧伯起》诗:“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明 皇甫涍《西湖歌寄方思道》:“信安 使君还旧溪,应对花卮惜解携。”⒉指别离之人。唐 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⒊见“解携”。
    • 20.
      赴法释义:犹伏法。 元 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若非恩人救难危,险赴法 云阳 市。”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嘉靖 壬寅年,宫婢相结行弑,用绳繫上喉,翻布塞上口,以数人踞上腹绞之,已垂絶矣…… 孝烈皇后 率众入解之,立缚诸行弑者赴法。”

云阳(yuny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云阳是什么意思 云阳读音 怎么读 云阳,拼音是yún yáng,云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云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