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 [xiāo fèi pǐn]
1. 直接满足人们需要或欲望的经济物品。
英[consumer goods;]
消费品 引证解释
⒈ 供消费的物品。通常指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
引《人民日报》1981.6.15:“轻工业的调整必须以现有企业为基础,用较少的资金,利用现有的设备,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消费品生产搞上去。”
国语词典
消费品 [xiāo fèi pǐn]
⒈ 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费物品。
消费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供销释义:供应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以及销售各种产品的商业性活动:供销合同。 供销部门。
- 2.
升幅释义:(价格、利润、收入等)上升的幅度:消费品价格升幅较大。
- 3.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释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国家或集体按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它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 4.
实际工资释义:以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购买多少生活消费品、开销多少服务费做标准来衡量的工资。见〖名义工资〗。
- 5.
小康型消费释义: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
- 6.
延迟策略释义:“延迟”概念最初是由alderson(1950)在《营销效率和延迟原理》一文中引入的。他将延迟定义为一种营销战略。即将形式和特征的变化尽可能向后推迟。这一概念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于物流和配送业务。消费品行业也在运用这一理念对顾客定单实施快速响应。
- 7.
消费信贷释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贷款。
- 8.
消费税释义:国家对一些特定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小轿车等)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 9.
社会集团购买力释义:一定时期内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企业、事业等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额。社会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职工劳动保护福利用品、书报杂志、文娱体育用品等。
- 10.
统购统销释义: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从1951年起,国家逐步对棉纱、粮食、油料等主要生活消费品,有计划地进行统一的收购和销售。凡是统购统销的物资除了国家委托的企业有权经营外,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准经营。
- 11.
财富释义:⒈即物质财富。 指社会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如生产工具、原材料、消费品等)和用于生产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山、森林等)。⒉泛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 12.
轻奢侈品释义:轻奢侈品的主要含义分为两个方面,即顶尖设计师原创设计和高品质面料工艺。 是一种较为小众的的消费品,绝不会像快时尚品牌那样成为街牌。与唐纳·卡兰、路易·威登、香奈尔、古驰等奢侈大牌不一样的是,轻奢侈品牌可能不会太注重于前卫设计,品质第一。当然,最大的区分在于价格,不会像奢侈品那样可望不可即,轻奢侈品牌定位一般是中高档,普通小资人群即可消费的起。
- 13.
集团购买力释义: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 同社会“个人购买力”相对。《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重要经济文献和经济政策法令》:“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