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佯愚释义:伪装愚笨。汉 王逸《<楚辞章句>叙》:“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汉 王粲《王商论》:“闭口而获诽谤,况敢直言乎?虽隐身深藏,犹不得免,是以 宁武子 佯愚,接舆 为狂,困之至也。”唐 白居易《放言》诗之一:“但爱 臧生 能诈圣,可知 宁子 解佯愚?”
- 2.
唐年释义:即 唐尧 时代。借称太平盛世。晋 束晳《玄居释》:“当 唐 年而慕 长沮,邦有道而反 宁武。”北周 庾信《变宫调》诗:“移风庆轩历,崇德盛唐年。”
- 3.
外三关释义: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外长城的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为“外三关”。
- 4.
宁子释义:⒈见“宁武子”。 ⒉见“宁戚”。
- 5.
宁武子释义:亦称“宁子”。亦称“宁生”。亦称“宁武”。亦称“宁生”。
- 6.
宁武释义:见“宁武子”。
- 7.
宁生释义:见“宁武子”。
- 8.
彤弓释义:⒈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书·文侯之命》:“用賚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孔 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杨伯峻 注:“彤弓、彤矢与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汉 韦贤《劝励》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窃念本朝七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⒉《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左传·文公四年》:“卫 宁武子 来聘
- 9.
汾曲释义: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
- 10.
汾阳宫释义:古宫名。 隋炀帝 时所建。故址在今 山西省 宁武县 西南 管涔山 上。《说郛》卷五七引 隋 杜宝《大业杂记》:“﹝ 大业 二年﹞七月,﹝ 煬帝 ﹞自 江都 还 洛阳,敕于 汾州 西北四十里临 汾水 起 汾阳宫,即 管涔山 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日,临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旧唐书·狄仁杰传》:“高宗 将幸 汾阳宫,以 仁杰 为知顿使。”
- 11.
王陵戆释义:汉 王陵 助 高祖 平天下,封 安国侯。为人任气,好直言。高祖 以为可继任相国,“然 陵 少戇,陈平 可以助之。”高祖 死,吕后 欲王诸 吕,陵 直言不可。后怒,迁 陵 太傅,陵 谢病不朝,七年卒。事见《史记·高祖本纪》、《汉书·王陵传》。后以“王陵戇”谓大臣刚直不阿。唐 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唐 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代有 王陵 戇,时无 靳尚 谗。”
- 12.
甯生释义:见“宁武子”。
- 13.
甯子释义:⒈见“宁武子”。⒉见“宁戚”。
- 14.
甯武子释义:亦称“宁子”。亦称“宁生”。亦称“宁武”。亦称“宁生”。春秋 卫 大夫 宁俞,谥 武子。《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李贤 注:“蘧瑗 字 伯玉,宁子 名 俞,并 卫 大夫。”晋 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愚殊 寗生。”唐 张九龄《
- 15.
甯武释义:见“宁武子”。
- 16.
硰石释义: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宁武县 境。
- 17.
祀命释义: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卫成公 梦 康叔 曰:‘相 夺予享。’公命祀 相。宁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 何事?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杜预 注:“改祀 相 之命。”
- 18.
蘧宁释义: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 19.
蘧甯释义: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柳下 以之三黜。”唐 韩愈 孟郊《遣兴联句》:“蘧 宁 知卷舒,孔 颜 识行藏。”宋 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