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北衙 北衙的意思
běi

北衙

简体北衙
繁体
拼音běi yá
注音ㄅㄟˇ 一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i bèi,(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组词】: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组词】:败北。 ◎ 古同“背”,违背,违反。

yá,(1) 旧时官署之称。【组词】: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2) 唐代皇帝前殿。【例句】:“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3) 排列成行的事物。【组词】:槐衙。柳衙。

基本含义

指官府、衙门。

北衙的意思

北衙 [běi yá]

1. 皇帝禁军。唐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

北衙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禁军。 唐 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

《旧唐书·音乐志一》:“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四军甲士,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
《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一:“謁者北衙新掌节,郎官西府旧乘驄。”


北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军释义:⒈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⒉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唐 张说《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 2.
      南北衙释义:⒈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 ⒉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 3.
      南衙释义:⒈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⒉唐代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⒊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
    • 4.
      神武军释义:唐 至德 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通典·职官十》:“﹝ 唐 ﹞ 至德 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林之制。”《新唐书·兵志》:“至德 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不足则取它色,带品者同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衙六军’。”
    • 5.
      衙兵释义:⒈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⒉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
北衙是什么意思 北衙读音 怎么读 北衙,拼音是běi yá,北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北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