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检校 检校的意思
jiǎnjiào

检校

简体检校
繁体檢校
拼音jiǎn jiào
注音ㄐㄧㄢˇ ㄒ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n,(1) 查。【组词】: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jiào )。检修。检索。检察。(2) 注意约束(言行)。【例句】:检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失检。(3)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4) 姓。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基本含义

检查校正,核对修正。

检校的意思

检校 [jiǎn jiào]

1. 审查核对;核实。

[check;]

检校 引证解释

⒈ 查核察看。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江寧 涂爽亭,善小儿医,能诗…… 辛丑 九月,以书来诀,一切身后事,亲自检校。”

⒉ 官名。 晋 始设,原为散官, 元 以后为属官, 清 代仅府有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正员不足,权补试、摄、检校之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宣和 末, 郑伸 自检校太师,忽落检校为真太师,国初以来所无有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


国语词典

检校 [jiǎn jiào]

⒈ 查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
《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时贾涉适在他郡去检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归。」

⒉ 职官名。晋始设置,原为散官。唐宋有检校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元以后为属官,元中书省有检校官,掌理检校公事文牍。明、清的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检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柄释义:⒈不待请命而行事的权柄。 唐 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盖先王之懋典,授之专柄。”⒉独揽权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秦太师 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 胡邦衡。”《清史稿·高宗纪》:“九月乙巳朔,署 广西 提督 谭行义 以 安南 郑氏 专柄,清化镇 邵郡公 及 黎鷟 起兵与 郑氏 内哄,奏闻。”
    • 2.
      东林释义:⒈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唐 杜甫《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⒉指 庐山 东林寺。唐 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宋 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唐 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东林寺”。⒊指 明 末东林党。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魏广微 忌之,曰:‘此
    • 3.
      临检释义:谓亲临检校。
    • 4.
      佩鱼释义:⒈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 唐高宗 永徽 二年。宋 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 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 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 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⒉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开元 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 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 陈继儒《枕谭》:“佩鱼始於 唐 永徽
    • 5.
      侍丁释义:古代留侍父母的丁男。《隋书·炀帝纪上》:“篤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賙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唐六典三·户部尚书》:“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新唐书·食货志一》:“詔十丁以上免二丁,五丁以上免一丁。侍丁孝者免徭役。”
    • 6.
      关南释义:古地区名。北宋 时指 瓦桥、益津、淤口 三关以南的地区。约当今 河北省 白洋淀 以东的 大清河 流域以南至 河间县 一带。《宋史·崔彦进传》:“领兵屯 关南,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契丹 侵 遂城,彦进 与 刘廷翰、崔翰 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 彦进 为 关南 都部署。”
    • 7.
      合符释义:⒈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即合符,而 晋鄙 不授公子兵而復请之,事必危矣。”宋 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琚、安世 不相谋也,检校若合符,人不素定乎?”⒉相符合。汉 刘向《说苑·贵德》:“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南朝 梁 陆倕《<新刻漏铭>序》:“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前蜀 杜光庭《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名姓生辰,子孙年数,重重显述,
    • 8.
      嗣子释义:⒈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⒉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
    • 9.
      土木监释义:掌营建宫室临时设立的官员。《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素(杨素)奏前 莱州 刺史 宇文愷 检校将作大匠,记室 封德彝 为土木监。”胡三省 注:“掌土木之事,以营宫暂置之,非常设之官。”
    • 10.
      堡障释义:⒈用于战守的小土城。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⒉犹屏障。唐 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
    • 11.
      实户释义:⒈实际户数。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即请差清强巡官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给一年盐。”⒉指朝廷赐封给大臣的实际户数。《新唐书·侯希夷传》:“寳应 初,与诸军讨平 史朝义,加检校工部尚书,赐实户,图形 凌烟阁。”参见“实封”。
    • 12.
      宪衔释义:唐 宋 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宋 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唐宪衔使头使下》:“唐 世节度、观察等使辟置官属,许理年转入臺官,至侍御史止。其御史中丞须有军功乃得转入。已上皆名宪衔。”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唐 建中 赦,许带宪衔。遇赦加恩,踵为故事。”《宋史·职官志四》:“﹝御史大夫﹞ 宋 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
    • 13.
      宫使释义:⒈皇宫的使者。 指宦官。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一车炭,千餘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红叶纷纷盖攲瓦,緑苔重重封坏垣。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宋 秦醇《赵飞燕别传》:“宫使交至,后虑帝幸,见其诈,乃与宫使 王盛 谋自为之计。”⒉某宫的主管之官。《新五代史·李继岌传》:“庄宗 即位,继岌 为 北都 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 为相,建言:唐 故事,皇子皆为宫使。因以 鄴 宫为 兴圣宫,以 继岌 为使。”曾慥《类说》卷四一引 宋 钱易《南
    • 14.
      庀工释义:谓召集工匠,开始动工。元 虞集《中书省检校官厅壁记》:“是年冬庀工,明年五月成。”
    • 15.
      愆素释义:谓越过原来计划。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杜预 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杨伯峻 注:“素谓原来计划。《广雅·释詁》:‘素,本也。’”唐 陆贽《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张我威武,实我资储,令必应期,谋无愆素。”宋 王安石《赐元丰敕令格式表》:“虑无愆素,举必要终。”
    • 16.
      戎昭释义:⒈兵戎之事。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南朝 宋孝武帝《离合》诗:“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於戎昭。”《宋书·袁淑传》:“是由整绥寡衷,戎昭多昧,遂使 潞子 入患,伊川 来扰。”唐 褚遂良《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诏》:“王功先美化,帝略藴戎昭。”⒉指军旅。宋 岳飞《奏辞检校少保第四札子》:“臣草芥固陋,备数戎昭,曾无尺寸之功,仰报天地之德。”⒊武官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置左右戎昭、耀武将军,位在左右卫上。”《陈书·宣帝纪》:“壬子,戎昭将军 徐敬辨 克 海安 城。”
    • 17.
      抗表释义:向皇帝上奏章。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亮 以 建兴 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卢龙军 节度使检校尚书左僕射 张直方 抗表,请修入覲之礼。”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愿罢万钱之俸,预营五尺之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四》:“﹝ 玄奘 ﹞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
    • 18.
      旅颜释义:旅人困顿愁苦的面色。 唐 杜甫《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御裌侵寒气,尝新破旅颜。”五代 齐己《送人入蜀》诗:“文君 酒市逢初雪,满貰新沽洗旅颜。”
    • 19.
      旧勋释义:昔日的功勋。《左传·成公十三年》:“我 襄公 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 殽 之师。”汉 蔡邕《陈留太守胡硕碑》:“奕世载德,不替旧勋。”《旧唐书·王武俊传》:“十二年,上念旧勋,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 20.
      暴狠释义:横暴凶狠。 唐 元稹《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兵部尚书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錡(李錡)管盐於 润 有年矣,削虐暴狠,其下甚畏之。”一本作“暴佷”。宋 郭彖《睽车志》卷三:“有二农家……畎亩东西相接,东家淳朴守分,西则狡獪暴狠,淳朴之家常苦之。”

检校(jianx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检校是什么意思 检校读音 怎么读 检校,拼音是jiǎn jiào,检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检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