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黜辱 黜辱的意思
chù

黜辱

简体黜辱
繁体
拼音chù rǔ
注音ㄔㄨˋ ㄖ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ù, ◎ 降职或罢免。【组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rǔ,(1) 羞耻。【组词】:羞辱。耻辱。(2) 使受到羞耻。【组词】:辱骂。侮辱。折辱。(3) 谦辞,表示承蒙。【组词】:辱承。辱赐。(4) 玷污,辜负。【例句】:辱没(mò)。辱命。玷辱。

基本含义

指把原本有地位、尊严的人贬低、羞辱、辱骂或排斥他们。

黜辱的意思

黜辱 [chù rǔ]

1. 贬斥受辱;贬斥侮辱。

黜辱 引证解释

⒈ 贬斥受辱;贬斥侮辱。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臣乏素能,或所不任,况在忧年,必取黜辱。”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不可触犯人家的宗教,只有异教徒是不妨黜辱的。”


黜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处释义:⒈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清 姚莹《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⒉安处,不四出活动。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 2.
      寄坐释义: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北史·魏纪五论》:“自兹之后,魏 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大司马拥十万众屯於近郊,陛下便为寄坐耳。”胡三省 注:“言大权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势同寄寓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小贞大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身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 3.
      衽席不修释义:谓生活上不加检点。语本《周书·皇后传序》:“太祖 创基,修衽席以俭约;高祖 嗣历,节情欲於矫枉。”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隐、李峭,皆 王鐸 门生,时议皆以衽席不修,屡黜辱。”
    • 4.
      黜辱释义:贬斥受辱;贬斥侮辱。《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臣乏素能,或所不任,况在忧年,必取黜辱。”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不可触犯人家的宗教,只有异教徒是不妨黜辱的。”

黜辱(chur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黜辱是什么意思 黜辱读音 怎么读 黜辱,拼音是chù rǔ,黜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黜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