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 [zhōu shí]
1. 指一昼夜。
3. 昼夜。
周时 引证解释
⒈ 指一昼夜。
引《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汤方”注:“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鼠莽草毒,亦类中虫者,经周时方验。”
⒉ 昼夜。
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
周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职释义:⒈尧设置的九种官职。⒉周时的九种职业。
- 2.
事职释义:⒈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⒉职务;职责。⒊履行职务。
- 3.
五刑释义:中国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通常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yì,割鼻)、剕(fè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也指隋代至清代的笞(chī,以小荆条或小竹板责打)、杖(以大荆条或大竹板责打)、徒(强制在一定监禁期内服苦役)、流(解送边远地方服苦役)、死等五种刑罚。
- 4.
井田释义:相传殷、周时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作“井”字形,故名。《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 5.
亩积释义:⒈每一亩田的面积。⒉特指我国殷周时代井田制一个田的面积。
- 6.
仉督姓释义:单一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 7.
佘城遗址释义:佘城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云亭镇花山东侧,为一座规模不小的从夏至周时期古城,其建筑和使用年代距今约3500—3100年。
- 8.
倗国释义:历史上无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晋国附近存在,其范围在山西省绛县。
- 9.
党正释义:⒈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清龚自珍《对策》:“臣考周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及教民祭祀之礼,及书其过恶,皆州长、党正主之。”⒉言论正直。《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杨倞注:“党与讜同,谓直言也。”
- 10.
六大释义:⒈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⒉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六界”。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 11.
十五国风释义: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
- 12.
华夏九州释义: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地理范围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其代指的地理范围在汉代以后民国以前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地理范围约略相当于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其范围一直稳定至1912年才发生变化。
- 13.
华清池温泉释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温泉游览胜地。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水温43℃,含有碳酸锰、氯化钾等有机质。早在西周时已知用泉水治病。唐代以温泉为中心建离宫。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来所建,园林风光优美。
- 14.
周时释义:⒈指一昼夜。⒉昼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
- 15.
圉卣释义: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 16.
庠序释义:西周时指地方办的乡学。 旧时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 17.
归海姓释义: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 18.
徐偃王释义:⒈西周时徐国国君。 ⒉徐偃王处汉东,地方百里。--《韩非子.五蠹》
- 19.
旋转轴释义:⒈晶体的一种简单对称轴,晶体绕该轴旋转1/2周、1/3周、1/4周或1/6周时,整个晶形与原始状态重合。 ⒉通过旋转刚体上所有固定点的一条直线,刚体的其余各点绕此直线作圆周运动。
- 20.
日历天释义:就是一周按7天算.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作日,就是在计算时把一周时间算成5天.工作日一般是指除去法定的节假日的时间,日历天是不除去的自然天数,一般签订合同工期都是以日历天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