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yǒng,(1) 有胆量,敢做。【组词】:勇敢。勇毅。勇气。勇士。英勇。奋勇。(2)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组词】:兵勇。劲勇。募勇。(3) 姓。
1. 为正义事业而勇敢斗争的精神。
例义勇军。
英[fighting for justice;]
⒈ 见义勇为的精神。
引《汉书·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前 朝邑 尉 刘幽求 忠贞贯日,义勇横秋。”
⒉ 指义勇的人。
引《后汉书·张酺传》:“酺 虽儒者,而性刚断,下车擢用义勇,搏击豪彊。”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尚念一军之中,岂无义勇?”
⒊ 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
引《周书·贺拔胜传》:“率州里豪杰 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真檀 等,招集义勇,袭杀 可孤。”
宋 代称乡兵为义勇。 《宋史·兵志五》:“时有欲以义勇代正兵者, 曾公亮 以为置义勇、弓手,渐可以省正兵。”
⒋ 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
例如:义勇呼声震天,敌兵闻风丧胆。
⒈ 见义勇为。
引《汉书·卷七〇·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
⒉ 宋代兵制,选民为兵称为「义勇」。
引《宋史·卷一九〇·兵志四》:「庆历二年,籍河北强壮,得二十九万五千,拣十之七为义勇,且籍民丁以补其不足。」
1.对于弱肉强食的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救,就该见义勇为。
2.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有时甚至助纣为虐。
3.我们要有正义勇敢的精神,对坏人坏事要抵制,千万不能若无其事,置之不理!
4.这位青年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救人精神,赢得在场的人由衷讚佩。
5.他不但见义勇为,而且还扶危济困。
6.现在的好心人不少,但真见义勇为的却是披沙拣金。
7.李明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受到全市人民的赞扬。
8.人们自发来到医院,探望那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9.院长嘱托护士要好好照应受伤的见义勇为者。
10.见义勇为的小华徒手制服了持刀的歹徒,将赃物还给了受害人。
11.见义勇为中受益人补救义务研究。
12.见义勇为,法律界定,法律属性,救济机制,立法完善。
13.我们单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志。
14.他把坠海的孩子救起来,市政府对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立即加以褒奖。
15.警察请求在抢劫案中见义勇为的人站出来作证。
16.有人说,祖国是地图上那只高唱的雄鸡;有人说,祖国是各地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还有人说祖国是回响于四方的义勇军进行曲。而我却说,祖国是我手中的千千结,眼中的深深情,心中的浓浓爱。
17.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8.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则老伯伯见义勇为的新闻。
19.我是一个正直诚实心地善良的农民的市民,是一个商人一个书画爱好者还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勇士。
20.立党为公讲正气,执政为民讲浩气,严谨持身讲清气,刚直不阿讲勇气,团结共事讲和气,见义勇为讲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