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 [jīn wén]
1. 汉代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以别于籀书的古文。
今文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以别于籀书的古文。
引《史记·儒林列传》:“孔氏 有古文《尚书》,而 安国 以今文读之。”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表、牋、状、策、书、序……今文讚铭,凡二百九十一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宋 儒所争祗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而先 伏生 所口授者,缘其写以 汉 隶,遂反称今文。”
国语词典
今文 [jīn wén]
⒈ 汉代经学家指当时流行的隶书,称为「今文」。相对于籀书的「古文」而言。
引《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表、牋、状、策……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
今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经家释义:汉 以来对今文经学家的称呼。
- 2.
京氏学释义:西汉 京房 创立的今文《易》学。
- 3.
今古学派释义: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
- 4.
今字释义:⒈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汉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⒉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
- 5.
今学释义:⒈书法名词。指北碑、汉篆。⒉今文经学的省称。详“今文经学”。
- 6.
今文学释义: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创立于 西汉。
- 7.
今文家释义: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
- 8.
今文经学释义: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 今文经,指 西汉 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 9.
今文释义: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书。那时有人把口传的经书用隶书记录下来,后来叫做今文经。
- 10.
仲舒释义:汉 哲学家、今文经学家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11.
伟长释义:⒈奇伟超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⒉高大。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⒊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三国 魏 文帝《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 擅名於 青 土,公干 振藻於海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 12.
保残守缺释义:⒈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⒉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13.
公羊学派释义:清 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 庄存与、刘逢禄 均为 常州 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 14.
六体释义:⒈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⒉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⒊《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 15.
古文经释义:汉代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 的儒家经典。和当时流传的用汉隶书写的今文经相对。古文经书主要有《尚书》《礼记》《论语》《毛 诗》《左氏春秋》等。因与今文经在经师源流、传授方法和解义注释等方面有所不同,便产生了今古文 经学之争。
- 16.
告身释义: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 克 并州,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 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 17.
嗣音释义:⒈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⒉指连续传寄的音信。宋 曾巩《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⒊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清 陈鳣《对策·文选》:“唐 宋 元 明,各有沿袭;班 扬 张 左,孰可嗣音?”严复《<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 18.
大同书释义:书名。清末康有 为著。十卷。书中把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的大同思想同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杂糅起来,幻想人类历史是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最后将达到“太平世”即“大 同世”。
- 19.
大小夏侯释义:指 汉 今文《尚书》学者 夏侯胜、夏侯建。
- 20.
天造释义:⒈谓天之创始。语出《易·屯》:“天造草昧”。北周 庾信《小园赋》:“谅天造兮昧昧,嗟民生兮浑浑。”⒉引申指开创。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当天造之初,凡所任人处置从便。”参见“天造草昧”。⒊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唐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凝毫採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宋 张淏《艮岳记》:“筑冈阜高十餘仞,增以 太湖 灵璧 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参见“天造地设”。⒋指皇帝。《魏书·礼志二》:“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新唐书·李峤传》:“今文武六十以上,而
今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经家释义:汉 以来对今文经学家的称呼。
- 2.
京氏学释义:西汉 京房 创立的今文《易》学。
- 3.
今古学派释义: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
- 4.
今字释义:⒈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汉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⒉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
- 5.
今学释义:⒈书法名词。指北碑、汉篆。⒉今文经学的省称。详“今文经学”。
- 6.
今文学释义: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创立于 西汉。
- 7.
今文家释义: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
- 8.
今文经学释义: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 今文经,指 西汉 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 9.
今文释义: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书。那时有人把口传的经书用隶书记录下来,后来叫做今文经。
- 10.
仲舒释义:汉 哲学家、今文经学家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11.
伟长释义:⒈奇伟超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⒉高大。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⒊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三国 魏 文帝《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 擅名於 青 土,公干 振藻於海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 12.
保残守缺释义:⒈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⒉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13.
公羊学派释义:清 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 庄存与、刘逢禄 均为 常州 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 14.
六体释义:⒈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⒉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⒊《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 15.
古文经释义:汉代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 的儒家经典。和当时流传的用汉隶书写的今文经相对。古文经书主要有《尚书》《礼记》《论语》《毛 诗》《左氏春秋》等。因与今文经在经师源流、传授方法和解义注释等方面有所不同,便产生了今古文 经学之争。
- 16.
告身释义: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 克 并州,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 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 17.
嗣音释义:⒈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⒉指连续传寄的音信。宋 曾巩《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⒊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清 陈鳣《对策·文选》:“唐 宋 元 明,各有沿袭;班 扬 张 左,孰可嗣音?”严复《<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 18.
大同书释义:书名。清末康有 为著。十卷。书中把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的大同思想同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杂糅起来,幻想人类历史是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最后将达到“太平世”即“大 同世”。
- 19.
大小夏侯释义:指 汉 今文《尚书》学者 夏侯胜、夏侯建。
- 20.
天造释义:⒈谓天之创始。语出《易·屯》:“天造草昧”。北周 庾信《小园赋》:“谅天造兮昧昧,嗟民生兮浑浑。”⒉引申指开创。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当天造之初,凡所任人处置从便。”参见“天造草昧”。⒊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唐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凝毫採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宋 张淏《艮岳记》:“筑冈阜高十餘仞,增以 太湖 灵璧 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参见“天造地设”。⒋指皇帝。《魏书·礼志二》:“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新唐书·李峤传》:“今文武六十以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