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要隘 要隘的意思
yàoài

要隘

简体要隘
繁体
拼音yào ài
注音ㄧㄠˋ 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ào yāo,(1) 索取。【组词】:要账。要价。(2) 希望,想。【组词】:要强。要好。(3) 请求。【例句】:她要我给她读报。(4) 重大,值得重视的。【组词】: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5) 应该,必须。【组词】:须要。(6) 将(jiāng)。【组词】:将要。快要。(7) 如果,倘若。【组词】:要是。(8) 表选择。【组词】:要么。要不。要不然。(1)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组词】:要求。要挟。(2) 同“腰”。(3) 同“邀”,中途拦截。(4) 同“邀”,约请。(5) 姓。

ài,(1) 险要的地方。【组词】:隘口。要隘。关隘。险隘。(2) 狭窄。【组词】:隘巷。隘路。狭隘。(3) 穷。【组词】:隘穷。隘窘。贫隘。

基本含义

指险要的关口或通道。

要隘的意思

要隘 [yào ài]

1. 险要的关口或隘口。

于要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死守要隘。

[ strategic pass; ]

2. 常指通过或越过成为某种障碍事物(如山或河)的路径。

越过阿尔卑斯山的狭窄要隘。

[ pass; ]


国语词典

要隘 [yào ài]

⒈ 险要的关隘。也作「要塞」。

要地


要隘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要地释义:⒈重要的地方(多指军事上的):徐州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 ⒉显要的地位:身处要地。

要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井陉释义: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又称 土门关。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高诱 注:“井陘,在 常山 井陘县。”《元和郡县图志·恒州》:“井陘县,六国 时 赵 地,秦始皇 十八年,王翦 兴兵攻 赵,下 井陘。汉高帝 三年,韩信、张耳 东下 井陘,擒 成安君(陈餘),即此地也。陘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今名 土门口,县(获鹿县)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明 梅鼎祚
    • 2.
      井陉口释义:要隘名。九塞之一。故址在今 河北省 井陉县 北 井陉山 上。又县西有故关,乃 井陉 西出之口。详“井陘”。
    • 3.
      仙人关释义:关隘名。在今 陕西省 凤县 和 甘肃省 徽县 之南。为 渭河 流域通往 四川盆地 的交通要隘。南宋 绍兴 四年(1134年)吴玠 与弟 璘 于此大破 金 兀朮 军,确保 巴蜀。参阅《宋史纪事本末》卷六九、《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府·凤县》。
    • 4.
      冲阸释义:犹要隘。
    • 5.
      分兵释义:分开或分散兵力:分兵把守要隘。
    • 6.
      南口释义:⒈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旧唐书·宪宗纪》:“比闻 岭南 五管 并 福建、黔中 等道,多以南口餉遗,及於诸处博易,骨肉离析,良贱难分。此后严加禁止。”《新唐书·房启传》:“启 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 启 虔州 长史,死。始詔 五管、福建、黔中道 不得以口馈遗、博易。”⒉地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西。地当 居庸关 南要隘,因此得名。后魏 叫 下口,北齐 叫 夏口,元 时始称 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 铁木真 令 札八儿 轻骑入 南口,破 金 人,即此地。
    • 7.
      卡伦释义:清 代在东北、蒙古、新疆 等边地要隘处设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税收等事的地方叫卡伦。
    • 8.
      厘捐释义:⒈即厘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⒉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
    • 9.
      头卡释义:清 末于水陆要隘分设关卡征收货物过关税,货物通过的头道关卡,谓之“头卡”。
    • 10.
      孟门释义:⒈古山名。 在今 河南 辉县 西。春秋 时为 晋国 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 遂伐 晋,取 朝歌,为二队,入 孟门,登 太行。”杜预 注:“孟门,晋 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紂 之国,左 孟门,右 太行。”唐 长孙佐辅《对镜吟》:“开帘览镜悲难语,对面相看 孟门 阻。”⒉古山名。在 陕西 宜川 东北、山西 吉县 西,绵亘 黄河 两岸,又称 龙门 上口。《山海经·北山经》:“孟门 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堊,多涅石。”郭璞 注引《尸子》:“龙门 未闢,吕梁 未凿,河 出於 孟
    • 11.
      守要释义:⒈掌握重权;把握关键。⒉把守要隘。
    • 12.
      束阨释义:亦作“束隘”。控制要隘。阨,通“隘”。
    • 13.
      津隘释义:关津要隘。
    • 14.
      皋亭释义:亦作“皋亭”。山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北郊。南宋 时为 临安 防守要隘,元 兵至,宋 君臣在此投降。俗称 半山。明 王世贞《满江红》词:“北面生看臣 构 在,南枝死望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 皋亭,鴟夷目。”郁达夫《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诗:“看遍野梅三百树,皋亭 山色暮苍苍。”
    • 15.
      肇衅释义:⒈亦作“肇衅”。 启衅,挑起争端。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文》:“孙卢 肇衅,越 貊 为灾。”清 林则徐《会奏夷船互市情形并空趸开行只数折》:“但既未流毒中华,即不便穷追肇衅。”清 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凡远近要隘之区,俱令严为防守,不许夷人往来;仍密諭弁兵,不得轻率肇衅。”杨尘因《民潮七日记》:“比时,各界同乡会深恐人杂肇衅。”⒉见“肇衅”。
    • 16.
      蜚狐口释义: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涞源县 北 蔚县 南。两崖峭立,仅通一道,古代为 河北平原 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 17.
      要厄释义:⒈亦作“要阸”。 亦作“要扼”。要隘。⒉指事物的关键、要害。
    • 18.
      要隘释义:险要的关口:扼守要隘。
    • 19.
      边险释义:⒈边远险要。⒉边地的要隘。
    • 20.
      野狐岭释义:山岭名。 在 河北 万全 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 野狐岭。”《元史·木华黎传》:“金 兵号四十万,阵 野狐岭 北。”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 北出 野狐岭,败 元 兵于 察罕脑儿;景泰 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 自 瓦剌部 南归,也先 遣兵送至 野狐岭,皆即此地。

要隘(yao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要隘是什么意思 要隘读音 怎么读 要隘,拼音是yào ài,要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要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