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fàn hǎi]
1. 亦作“泛海”。
3. 乘船过海,渡海。
泛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泛海”。乘船过海,渡海。
引《宋书·朱脩之传》:“﹝ 朱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朝鲜 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泛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丹释义:⒈复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初,阿保机 死,长子 东丹王 突欲 当立…… 突欲 不得立,长兴 元年,自 扶餘 泛海奔于 唐。明宗 因赐其姓为 东丹,而更其名曰 慕华。”⒉辽 代属国名。《辽史·太祖纪下》:“﹝ 天显 元年﹞改 渤海国 为 东丹,忽汗城 为 天福。”
- 2.
丹霄释义:⒈谓绚丽的天空。汉 贾谊 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晋 庾阐《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⒉帝王居处;朝廷;京都。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唐 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宋 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明 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
- 3.
九年面壁释义:南朝 梁 普通 年间,天竺 僧 菩提达磨 泛海来 华,是为禅宗初祖。达磨 渡 江 后,止于 嵩山 少林寺,面壁坐禅,默然无语,凡九年。见 晋 法显《神僧传》。后以指一心参禅,或借指长期专注于某种学问或工作。
- 4.
宽衍释义:⒈宽阔平坦。《易·需》“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唐 孔颖达 疏:“衍谓宽衍,去难虽近,犹未逼于难,而宽衍在其中也。”明 刘基《绍兴崇福寺记》:“故其地独宽衍,其水始通舟檝。”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龙门所》:“南有 葫芦峪。峪有二口,狭仅二十餘丈,中则宽衍,形如葫芦。”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怪洋三则》:“邇年有泛海归者,会遇颶风,飘至一岛,山势高峻,海岸宽衍。”⒉漫延;延展。清 魏源《湖北隄防议》:“江 之在上世也,有七泽以漾之,有南 云 北 梦,八百里以分瀦之。夏秋潦盛,则游波宽衍,有所休息。”
- 5.
戆闇释义:糊涂而不明事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国珍 素戇闇,不能决,惟日夜运珍寳,集巨艇,为泛海计。”
- 6.
泛浩摩苍释义: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
- 7.
泛海释义:亦作“泛海”。 乘船过海,渡海。
- 8.
海师释义:⒈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晋 法显《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景 昼寝;鵾 语海师。”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清 吴伟业《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⒉指水军。清 顾炎武《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水军”。
- 9.
絶岸释义:陡峭的岸。更多解释陡峭的岸。晋 郭璞《江赋》:“若乃 巴 东 之峡,夏后 疏凿,絶岸万丈,壁立赮駮。”唐 杜甫《白沙渡》诗:“畏途随 长江,渡口下絶岸。”清 葆光子《物妖志·猩猩》:“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泽,遇暴风,舟溺。富生 漂荡,抵絶岸。”
- 10.
舶船释义:海船。 亦泛指大船。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司马错 率 巴 蜀 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 江 伐 楚。”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章宪太后 有旨,令於舶船求此二物。”宋 孔平仲《续世说·政事》:“李勉 在 广州,性廉洁,舶船米都不检閲。先是,舶船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 之末年,至者四十餘。”
- 11.
谢自然释义:唐 女道士。唐 韩愈《谢自然诗》:“果州 南充县,寒女 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 金泉山。”《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又 蜀 女真 谢自然 泛海,将诣 蓬莱 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士,指言 天台山 司马承贞,名在 丹臺,身居 赤城,此真良师也…… 自然 乃迴求 承贞,受度后,白日上昇而去。”清 赵翼《美人风筝》诗之五:“肉飞炼得几多年,白日昇天 谢自然。”
- 12.
贾舶释义:商船。宋 周邦彦《汴都赋》:“越 舲 吴 艚,官艘贾舶。”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元祐 间,明州 士人 陈生,附贾舶泛海,遇风,引至一岛,见有精舍,金碧明焕。”苏曼殊《绛纱记》:“乃背吾婶,附贾舶南行,于今三年矣。”
- 13.
风角释义: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后汉书·郎顗传》:“父 宗,字 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筭、六日七分。”李贤 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己亥,帝自 晋阳 奉太后还 鄴,至 紫阳,遇大风。舍人 魏僧伽 习风角,奏言:‘即时当有暴逆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有一术士,号 富春子,善风角鸟占,贾似道 招之,欲试其术,问以来日之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郑成功 据 臺湾 时,有 粤 东异僧泛海至,技击絶伦,袒臂端
- 14.
鹅鹳释义:⒈亦作“鵞鸛”。《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 华氏 战於 赭丘。郑翩 愿为鸛,其御愿为鹅。”杜预 注:“鸛、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鸛”并举指军阵。《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鹅鸛鱼丽,箕张翼舒。”薛综 注:“鹅鸛鱼丽,并阵名也。谓武士发於此而列行,如箕之张,如翼之舒也。”唐 权德舆《明经策问》之一:“阵为鵞鸛,战岂捷於鱼丽;诅以犬鸡,信寧优於牛耳。”明 徐渭《李伯子画册序》:“然鱼鸟鹅鸛具载阵法中。”陈去病《自厦门泛海登鼓浪屿有感》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⒉水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