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旨 上旨的意思
shàngzhǐ

上旨

简体上旨
繁体
拼音shàng zhǐ
注音ㄕㄤˋ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zhǐ,(1) 意义,目的。【组词】: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远。(2)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组词】:旨令。奉旨。(3) 美味。【组词】:旨酒。甘旨。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基本含义

指上级领导的指示或命令。

上旨的意思

上旨 [shàng zhǐ]

1. 亦作“上指”。

3. 君上的意旨。

上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上指”。君上的意旨。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於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銖钱,笼天下盐铁。”
《后汉书·宋均传》:“每有駮议,多合上旨。”
《宋书·礼志二》:“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人情上通,上指远喻。”


上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词释义:⒈亦作“制辞”。诏书;诏书上的文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是夕,復召知制誥 郑獬 内东门别殿,諭以用公意,制词皆出上旨。”⒉指一定程式的公文。明 无名氏《赠书记·雪冤邀宠》:“女孩儿,你素长於诗文,我今日要你草个制词。”⒊泛指文词。元 刘祁《归潜志》卷一:“在馆与诸同年友,制辞皆摘其不及以箴之。”
    • 2.
      尼行释义:停止或阻止前进。宋 刘克庄《居厚不果行次韵》之二:“祖帐方涓吉,公车已尼行。”《清史稿·庄恪亲王允禄传》:“明年,上幸 木兰,绵课奏河桥圮於水,意在尼行,不称上旨,坐罚俸,并罢诸职。”
    • 3.
      意曲释义:犹心曲。谓内心深处。《梁书·朱异传》:“异 居权要三十餘年,善窥人主意曲,能阿諛以承上旨,故特被宠任。”
    • 4.
      沮折释义:⒈沮丧屈从。《新唐书·姚崇传》:“燕钦融、韦月将 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愿羣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⒉阻挠折服。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不幸三二十年来,士自为畦畛甚狭,己所未知者,輒訕薄之,以为不足学,排仰沮折,惟恐不力。”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冯恩》:“时 汪 御史大夫 鋐,愎而险,能窥伺上旨,沮折其属,又阿諛时相,数更职守自固。”
    • 5.
      降宣释义:降敕宣旨。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正明 年是 李振 为使,当时以宣传上旨,故名之曰‘宣’,而枢密院所出文字之名也,似欲与中书‘敕’并行。虽无所明见,疑降宣始自 朱梁 之时。”《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壬子,詔:‘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遇科场前一年,委枢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监及文臣转运判官以上,各奏举堪应武举者一人,其被举人遇生员闕,愿入学者听。’”
    • 6.
      隆洽释义:隆盛周遍。《汉书·王莽传上》:“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隆,盛也。洽,渐浹也,周徧也。”《晋书·荀勗传》:“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唐 无名氏《李林甫外传》:“不十年,遂为相矣。权巧深密,能伺上旨,恩顾隆洽,独当衡轴,人情所畏,非臣下矣。”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惟 房次律(房琯)声誉隆洽,一出便败事,然至今儒者之论,皆称其贤。”
    • 7.
      顺上释义:谓顺从君上旨意。

上旨(sha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旨是什么意思 上旨读音 怎么读 上旨,拼音是shàng zhǐ,上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