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匡正 匡正的意思
kuāngzhèng

匡正

简体匡正
繁体
拼音kuāng zhèng
注音ㄎㄨㄤ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uāng,(1) 纠正;匡正。匡谬。(2) 救。【组词】:匡救。匡复。匡时济世。(3) 辅助,帮助。【组词】: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组词】:匡算。匡计。(5) 古同“筐”。(6) 姓。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基本含义

纠正错误、修正偏差

匡正的意思

匡正 [kuāng zhèng]

1. 纠正;改正。

匡正纲纪。——《后汉书·何敞传》

[ correct; rectify; ]

2. 扶正;辅佐。

匡正王室。——《左传·哀公十六年》

[ assist; ]

匡正 引证解释

⒈ 扶正;纠正。

《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 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启 之愿也,敢不听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抚军为 黄检 文襄公 之孙也,少年紈袴,贪黷骄奢,公时匡正之。”
祖慰 节流 《线》:“人民的政法人员不是文过饰非的政客,他们心地光明,在匡正纠误时喟然叹曰:‘这是历史的嘲弄,今天看来法官坐错了位置,应该和 李郑生 同志调换一下才是!’”


国语词典

匡正 [kuāng zhèng]

⒈ 纠正、矫正。

《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敢不听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于是东方枚皋,?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迺亦徘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指正


匡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指正释义:⒈指出错误,使其改正。⒉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时的客气话: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指正。
    • 2.
      斧正释义:也说斧削。请人修 改诗文的客气话。
    • 3.
      郢正释义:犹斧正。 以诗文就正于人。
    • 4.
      郢政释义:郢正,斧正。 明 黄中《重刻朱子年谱记》:“且身处孤陋,书籍不全,暂作 裨諶 之补,祈请诸君更为郢政。”清 魏际瑞《与子弟论文》:“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 郢 人,易曰‘郢政’。”

匡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匡释义:使得到匡正。
    • 2.
      予违汝弼释义: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
    • 3.
      从绳释义:⒈依照绳墨取直。⒉比喻匡正君失。⒊指笔直之木。比喻有用之材。
    • 4.
      以匡不逮释义: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 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 5.
      保氏释义: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 6.
      修名释义:⒈美好的名声。⒉匡正名分。⒊循名,依照名称。⒋加强修养以求名誉。⒌谓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
    • 7.
      刚謇释义:亦作“刚蹇”。 刚直。《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毛玠、徐奕 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 丁仪 所不善。”《北史·李谔传》:“諤 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之志。”《隋书·梁毗传》:“毗 性刚謇,颇有学涉。”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盛文肃 公正刚蹇,絶无它肠,而性微狷急。”
    • 8.
      剀拂释义:劝戒匡正。
    • 9.
      力正释义:⒈谓以强力争取。《周礼·秋官·禁暴氏》:“掌禁庶民之暴乱力正者,撟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孙诒让 正义:“正,当读为征,言恃强力以相争取。”⒉以武力征伐。《墨子·明鬼下》:“逮至昔 三代 帝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毕沅 校注:“正,同征。”《魏书·天象志三》:“自五胡蹫躏生人,力正诸 夏,百有餘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⒊尽力匡正。《宋史·魏王廷美传》:“德恭 等始歷郡,善裨赞之。苟有闕失而不力正,止罪尔等。”
    • 10.
      匡佐释义:匡正辅助。
    • 11.
      匡俗释义:⒈匡正时俗。⒉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 12.
      匡制释义:匡正制约。
    • 13.
      匡国济时释义: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 14.
      匡国释义:匡正国家。
    • 15.
      匡建释义:匡正建立。
    • 16.
      匡持释义:匡正保持;匡正扶持。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卿高才絶人,足为伟器,然年过四十名声著矣,於此际当自匡持,不然将失之矣。”明 方孝孺《正俗》:“俗之即坏,则日甚而岁滋耳,无以匡持之,岂遂止哉?”明 李东阳《求退录》:“臣等虽委曲匡持,期於少济,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
    • 17.
      匡弼释义:匡正辅佐;纠正补救。
    • 18.
      匡扶释义:匡正扶持;辅佐:匡扶汉室。
    • 19.
      匡御释义:匡正控制。
    • 20.
      匡率释义:匡正统领。

匡正(kuang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匡正是什么意思 匡正读音 怎么读 匡正,拼音是kuāng zhèng,匡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匡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