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节 [lè jié]
1. 音乐的节奏或节拍。
乐节 引证解释
⒈ 音乐的节奏或节拍。
引《宋史·乐志一》:“又雷鼓、灵鼓、路鼓,虽击之皆不成声,故常赖散鼓以为乐节。”
《宋史·乐志二》:“汉 唐 以来,宫室之制寖广,堂上益远庭中,其上下乐节苟不相应,则繁乱而无序。”
乐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板释义:亦作“一版”或音乐节奏中的一拍。
- 2.
吉特巴释义:一种随着爵士音乐节拍跳的快速四步舞,也叫水手舞或水兵舞。 舞蹈时用脚尖脚跟击地,与身体前倾后仰、膝部屈伸相协调,节奏强烈,情绪兴奋。
- 3.
启幕释义:开幕:国际音乐节启幕。
- 4.
涤滥释义:指音乐节奏疾速短促。
- 5.
点播释义:⒈播种的一种方法,每隔一定距离挖一小坑,放入种子。也叫点种(diǎnzhòng)。⒉指定节目请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听众点播的音乐节目。
- 6.
白目释义:多见于台湾娱乐节目,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留心眼,经常说出事实而伤害朋友的人。
- 7.
选舞释义:谓应节而舞。语出《诗·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陈奂 传疏:“选者,正其舞位之谓也……舞位正,则与乐节相应。”宋 周邦彦《诉衷情》词:“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
- 8.
金石乐释义:使用钟磬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常指庙堂之乐。语出《左传·襄公九年》:“武子 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齐书·王僧虔传》:“苻坚 败后,东﹝晋﹞ 始备金石乐。”《南史·齐豫章王嶷传》:“上幸 嶷 邸,后堂设金石乐。”
- 9.
阙典释义:⒈残缺的典章制度。 语本 汉 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闕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乾德 四年郊,礼容乐节,刊正渐备,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庙殿庭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⒉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曹操 征 乌桓 还,自谓幸胜而偏赏先諫者,可以为千古法也。操 一生所行类皆不道之事,独此一节有光清史,而 陈寿 略之,岂非闕典之甚哉!”明
- 10.
顿履释义:谓随着音乐节拍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