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刀 [pèi dāo]
1. 腰间佩带的刀。
例引佩刀自刺。——《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walking sabre;]
佩刀 引证解释
⒈ 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引《汉书·王尊传》:“愿观相君佩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昔 贰师 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
《晋书·王祥传》:“吕虔 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公子中恶,引佩刀自剸其腹,几殆。”
国语词典
佩刀 [pèi dāo]
⒈ 系佩在腰间的刀。
例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
⒉ 将刀佩戴在腰间。
例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
佩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事释义:⒈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⒉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⒊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⒋同“七件事”。
- 2.
令式释义:章程;程式。 《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唐 陆贽《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岭南、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留寧 等欣然解之。”
- 3.
倭刀释义:⒈日本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 我国古代称之为日本刀,又称倭刀。⒉青狐皮的别名。
- 4.
割衿释义:《旧五代史·唐书·王鎔传》:“庄宗 以 鎔 父友,曲加敬异,为之声歌,鎔 亦报之,谓 庄宗 为四十六舅。中饮,庄宗 抽佩刀断衿为盟,许女妻 鎔 子 昭诲。”后因以“割衿”谓割下衣襟交给对方,作为儿女许婚的信物。
- 5.
容刀释义:⒈作装饰品用的佩刀。 ⒉谓能容纳小船。
- 6.
将军佩释义:指 汉 李广利 以佩刀刺山出泉事。
- 7.
带剑释义:⒈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唐 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⒉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⒊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 8.
拍髀释义:⒈拍股。 兴奋或激动之状。⒉佩刀名。
- 9.
断指释义:⒈古代的一种肉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⒉泛谓斩断手指。《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宣和遗事》前集:“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⒊指被截断的手指。如:断指再植。
- 10.
日本军刀释义:主要是指旧日本军人”陆、海、空军官和士官佩带的佩刀。
- 11.
服刀释义:佩刀。
- 12.
横刀释义:⒈横陈佩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卓 曰:‘刘氏 种不足遗。’绍 不应,横刀长揖而去。”⒉表示英勇无所畏惧。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昆仑。”⒊兵器,一种佩刀。《新唐书·王及善传》:“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之贵乎?”《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上(唐太宗)尝幸 未央宫,辟仗已过,忽於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胡三省 注:“横刀者,用皮襻带之刀,横於掖下。”
- 13.
珌佩释义:佩刀的玉饰。
- 14.
盗帅释义:盗匪首领。 《后汉书·独行传·彭修》:“年十五时,父为郡吏,得休,与 脩 俱归,道为盗所劫,脩 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盗帅曰:‘父辱子死,卿不顾死邪?’”
- 15.
祖德释义:⒈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唐 丘丹《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宋 范仲淹《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⒉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
- 16.
虔刀释义:《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三国 魏 徐州 刺史 吕虔 有佩刀,有个识刀剑的工匠看了后,认为必须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才可佩带此刀。 于是 吕虔 将刀赠送 王祥,祥 后为司空。
- 17.
衡鉴释义:⒈见“衡鑑”。⒉亦作“衡鉴”。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鑑也。衡鑑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宋 司马光《上宋侍读书》:“伏惟执事体纯明以立质,积学问以广德……诚荐绅之表的,后进之衡鑑也。”⒊品评;鉴别。宋 陆游《南唐书·伍乔传》:“及覆考牓出,乔 果为首,洎、贞观 次之,时称主司精於衡鑑。”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明 李东阳《送傅曰会还新喻二十韵》:“岁月供铅槧,交情识佩刀。
- 18.
解腕尖刀释义:日常应用的小佩刀。一般尖长,背厚,刃薄,柄短。
- 19.
赠刀释义:《晋书·王览传》:“初,吕虔 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
- 20.
镣琫释义:古代佩刀鞘上近口处银制的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