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湘 三湘的意思
sānxiāng

三湘

简体三湘
繁体
拼音sān xiāng
注音ㄙㄢ ㄒㄧ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xiāng,(1) 〔湘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2) 湖南省的别称。【组词】:湘绣。湘剧。湘菜。湘语。

基本含义

指湖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的地域或人民。

三湘的意思

三湘 [sān xiāng]

1. 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 指沅湘、潇湘、资湘。

4. 指湖南。

三湘 引证解释

⒈ 湖南 湘乡、湘潭、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⒉ 指 沅湘、潇湘、资湘。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湘水 发源会 瀟水,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⒊ 指 湖南。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三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纸书释义:《晋书·刘弘传》:“ 弘 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 咸曰:‘得 刘公 一纸书,贤於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长闻 季氏 千金诺,更望 刘公 一纸书。” 唐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诗:“空惭 季布 千金诺,但负 刘弘 一纸书。” 宋 范成大 《采莲》诗之三:“空江日暮无来客,断肠 三湘 一纸书。” 元 耶律楚材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懒答禪师一纸书,禪师佳句古谁知?”
    • 2.
      三湘释义:⒈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⒉指沅湘、潇湘、资湘。⒊指湖南。
    • 3.
      九派释义:泛指长江的很多支流。唐王维《江汉临泛》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派:水的支流。
    • 4.
      乾相思释义:俗谓恋而不得,徒然相思。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着那厮直赶到 五岭、三湘、建溪,乾相思九万里。”元 汤式《湘妃引·代人送》曲:“乾相思心绪乱如丝,虚疼热恩情薄似纸。”
    • 5.
      积学释义:⒈谓积累学问。《韩诗外传》卷五:“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居 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元史·董俊传》:“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清 陆陇其《答嘉定李生玉如书》:“方期贤者积学奋飞,为时羽仪,不谓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⒉犹博学;饱学。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给事中 陆质、中书舍人 崔枢 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清 戴名世《张贡五文集序》:“张君 贡五,三湘 间积学能文之士也。”包天笑《钏影
    • 6.
      鵩入释义:谓鹏鸟入舍,为不祥之兆。 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既而 三湘 辽远,时遭鵩入;五溪 卑湿,或见鳶飞。”倪璠 注:“《汉书》曰:贾谊 为 长沙 傅三年,有鵩飞入 谊 舍,止於坐隅。鵩似鶚,不祥鸟也。谊 以适居 长沙,长沙 卑湿,谊 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三湘(san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湘是什么意思 三湘读音 怎么读 三湘,拼音是sān xiāng,三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湘造句子